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折返性心动过速(RT)中的周期长度(CL)改变系指心动周期突然地或交替地发生变化,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 QRS 形态的改变。在通常见到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心动 CL 逐渐改变常见于 SVT 起始或终止前。然而,更多见于预激综合征或预激合并房室结双径路(DP-AVN)患者。而这种 CL 改变的出现有助于从体表心电图上对预激旁道(AP)的数量、定位、是否合并有 DP-AVN 作出初步判断。本文拟就预激综合征 RT 中的 CL 改变综述如下。一、预激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中 CL 改变伴 QRS 形态变化预激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中 C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观察解除临终患者疼痛、呕吐、呼吸困难症状的适宜性缓和医疗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选自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安宁病房收治的120例晚期恶性肿瘤和老龄衰竭病例,对出现疼痛、呕吐和呼吸困难症状而用适宜性技术行缓和治疗,治疗方法保括:三阶梯镇痛;基本对症;中医药;脱水;特殊和心理治疗,单一治疗无效者作上述方法的综合治疗。结果经适宜技术治疗后的有效缓解率为:疼痛96.90%;呕吐60.61%;呼吸困难33.80%,无重大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中使用的适宜性缓和医疗技术安全、有效、经济、操作便捷,缓解呼吸困难、呕吐方面疗效尚不够理想,在基层医疗单位尚有相当的适宜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编制临终病人病情评估表.方法 采用"得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方法 ,筛选13个指标,再行定量各自的权重,审定极差内容和警示指标,进行临床试用56例后,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结果 全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7;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共提取公共因子 3个,累计贡献率为61.997%.临床评估试用效果满意. 结论 临终病人病情评估体系表格化评估直观、容易操作;评估结果 和病情转归相近;极差内容界限分明意见分歧度小;数据化处理形式便于行内统一标准化.  相似文献   
4.
窦房交接区的双径路和折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房交接区的双径路和折返现象毛伯根1临床资料与心电图分析患者男性、69岁,临床确诊冠心病。动态心电图MV5导联示P波直立,QRS波群呈RS形、S波粗钝,时限0.12s;MV1导联示QRS波群呈qR形,R波有切迹。病人睡眠过程中,出现PP间期长短交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晚期恶性肿瘤和其他临终阶段患者的机体应激现象。方法采用仔细观察、相互应证、分析记录的方法对我院安宁病房200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住的532例临终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并从理论上探索和总结。结果发现97例占18.23%的晚期恶性肿瘤和老年衰竭患者在临终阶段发生机体应激现象,其前3位前列腺癌占26.92%,卵巢癌占25.0%,食管癌占25.00%,大致表现为食欲增加、神志转清、能开口说话、梦见亲友、翻身坐起、精神亢奋等,约1~5 d后出现死亡。结论人体在濒临死亡前机体功能从极端衰竭状态、反常性短暂性呈现好转的特殊病理现象,是一种机体的应激现象,可在将近1/5个体中发生,此种现象可持续2~123 h,多与内分泌激素的突然释放和抑制的反馈性生理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7岁,脑外伤后心悸就诊。心超报告:二尖瓣狭窄、左房右室增大。动态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代之F波,2:1下传。CM_5导联(图1上行)R/s=1/3;CM_1导联(图1下行)呈RS型,F波极性向上,频率约300次/分。数小时后F波频率略有减慢,而R-R间  相似文献   
7.
1574例社区门诊高血压病血压控制不达标状况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高血压病治疗中,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原因。方法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社区门诊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共2798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其中1574例经反复诊治血压仍处于不达标状态的患者,采用询问病情、随访的方法分析不达标的原因。结果血压控制不达标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患者依从性差、不积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不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治疗;医护人员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业务欠熟悉、治疗不够规范。结论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了解认识不足、依从性差、治疗不够规范是社区门诊高血压病患者控制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晚期恶性肿瘤和老龄衰竭的临终病人,前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后者≥80足龄,全身有3个以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且卧床一年以上[1],他们不可逆转地进入临终阶段.我们观察了近3年收治的120例晚期恶性肿瘤和老龄衰竭的临终病人用适宜性技术进行缓解症状治疗的情况,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室性并行心律伴差异传导及隐匿逆传交接区造成连续干扰毛伯根杨敏患者女性,25岁,心悸一周伴四肢乏力就诊,听诊心律不齐,频发早搏,胸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异常,动态心电图示室性并行心律。心电图(图1)分析:P波规则出现,畸形QRS波频繁提前出现,联律间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预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与实际生存时间的符合程度。方法将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应用于228例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由专职护士于入院当日、入院1周及1个月进行生存时间评估。结果入院当日患者预期生存时间评估理想与大致符合率为80.70%,1周为86.90%,1个月为91.84%;患者入院评分与实际生存时间相关指数y=e0.0617x。结论临终患者病情评估表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能有效地评估患者的预期生存时间,有利于临终关怀介入时机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