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24例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1.5%,而对照组高达5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复发率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乳腺癌需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 2例)和对照组(38例),前者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后者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1.9%,而对照组高达4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复发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乳腺癌需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根治性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互联网+”信息化健康管理系统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威海市立医院乳腺癌根治术后3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183例)和观察组(18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宣教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互联网+”的信息化健康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防护知识知晓率、落实率,患肢肿胀情况,因淋巴水肿再入院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淋巴水肿防护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肢水肿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因淋巴水肿再入院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信息化健康管理系统在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淋巴水肿方面具有较好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淋巴水肿防护知识知晓率、落实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了淋巴水肿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病灶定位情况。方法收集325例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125I粒子定位技术的资料。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5(SD11.9)岁。超声引导定位275例,立体定位45例,两种技术合并定位5例。125I粒子定位后平均(SD)第4(5)天,手术去除粒子。手术平均时间为62.9(21.2)min。完全切除肿瘤310例(95.4%)。结论应用125I的放射粒子定位对不可触及乳腺癌安全可靠,并提高乳房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仍遵循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除了对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等运动神经常规进行保留外,对司感觉的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切除ICBN可引起患侧臂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自2004年6月以来,我科随机选择了部分乳腺癌患者在腋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时保留ICBN,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7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本组术前误诊72例(41.1%),术后复发性腹膜后肿瘤21例,其中脂肪肉瘤复发12例(57.1%),肉瘤、平滑肌肉瘤、副神经节瘤复发各2例(9.5%),神经鞘瘤、节细胞性神经瘤、纤维瘤复发各1例(4.8%).复发时间3个月至17年,均行再次手术治疗.死亡3例(1.7%),其中2例为肝脏、肺转移,病理为圆细胞肉瘤及黏液性梭形细胞肿瘤;1例为术后腹膜后感染,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恶性肿瘤所占比例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是提高腹膜后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的表达,及Nampt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和化疗增敏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Nampt mRNA表达水平,并用噻唑蓝(MTT)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ampt抑制剂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和对其化疗增敏的作用。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内Nampt mRNA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3.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FK866干预24 h,细胞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但在48 h、72 h后,FK866(3~30 nmol/L)干预MCF-7细胞出现生长的抑制。随FK866的浓度增加,细胞克隆球数逐渐减少,相邻干预浓度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Nampt抑制剂能影响乳腺癌细胞生长,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化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免疫功能.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中免疫细胞CIM、CD8的比例.结果 前哨淋巴结未发生癌转移与发生癌转移,CD4与CD8的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窝前哨淋巴结未发生癌转移,它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发生癌转移后,其免疫功能呈现一种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确定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83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Nampt的表达情况。Nampt表达与临床病理变量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Nampt对总生存率的预后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结果 Nampt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阴性的癌组织中Nampt表达更高;Nampt高表达与较低的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Nampt与更多的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及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既往对腋淋巴结清扫术术式只强调保留胸长神经、胸背神经以避免术后发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而对司纯感觉的肋问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保护却未给予足够重视,术后常因ICBN的受损而致患侧上臂、对应胸壁等部位麻木、烧灼感、疼痛等感觉异常而影响病人生活质量。2004年6月以来,我科选择26例乳腺癌病人在腋淋巴结清扫的同时保留ICBN,结果发现术后患侧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