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模式联合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控制方法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64例,64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多模式联合镇痛控制方法进行术后疼痛的治疗.围手术期疼痛综合控制包括:术前患者教育和应用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或曲马多缓释片超前镇痛;术中手术技术改进和减少手术创伤,术后予以医患沟通、冰敷及静脉自控镇痛(PCA).术后第2天随机分为单用COX-2抑制剂和应用曲马多缓释片+COX-2抑制剂两组,并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VAS)包括静息痛、运动疼痛及膝关节出院时运动度恢复情况.结果 联合镇痛组术后静息疼痛评分及运动疼痛评分比单用COX-2抑制剂组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静息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膝关节运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多模式联合镇痛,能有效地控制全膝关节比较置换手术后的运动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组织工程骨血管生成过程中种子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研究作一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组织工程骨血管生成相关文献,对常见种子细胞来源、生物学特性、转变机制、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等进行综述。结果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细胞共培养体系的研究已有长足进展,无论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引入,还是VEGF和血管生成素1双转染MSCs-内皮祖细胞共培养体系,均在骨生成和血管生成中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距临床应用仍有距离。结论采用基因修饰构建的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支架材料复合物具有血管生成速度快、效率高、稳定性好的优势,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行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的23例病例,全部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双带线锚钉内固定术。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行Lysholm评分及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估,Lachman实验进行客观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Lysholm评分、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Lachman实验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双带线锚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有利于实现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解剖重建,对于恢复前交叉韧带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直  段鑫  王勇  李明杰 《腹部外科》2014,(3):176-17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并发症以及防治方法.方法 78例LS患者,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溶血性贫血5例,脾囊肿6例,脾血管瘤4例,外伤性脾血肿6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33例.术前行脾脏64排CT血管造影(CTA)检查,回顾性研究LS的并发症并进行总结.结果 78例LS中转开腹5例,1例进行二次剖腹探查手术,3例脾窝感染和2例胰瘘,迟发型胃瘘1例,脾组织残留1例,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LS在经过30例以上的经验积累,其并发症可以显著的减少,精细的二级脾蒂分离技术是保证手术安全的操作基础.只要经验足够,L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震后下肢截肢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地震后下肢截肢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16例地震后下肢截肢患者,其中小腿截肢5例,大腿截肢11例。采用防止关节挛缩、残端脱敏塑形、关节松动术、残肢肌力训练、作业疗法、心理治疗,以及物理因子治疗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前后测定膝和髋关节活动范围,以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以VAS量表评定幻肢痛。结果: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膝和髋的ROM增大,ADL能力改善,幻肢痛减轻,康复治疗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后下肢截肢患者幻肢痛明显减轻,下肢功能改善,达到生活基本自理。  相似文献   
6.
全脾栓塞对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全脾栓塞对腹腔镜巨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megasplenectomy,LMS)的价值.方法 12例门脉高压巨脾脾亢病人采用全脾栓塞,再于4 h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全脾栓塞及腹腔镜巨脾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20.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7.5 ml,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门脉高压巨脾者采用介入全脾栓塞后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的方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VEGF-C在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表达抑制后对胰腺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应用RT-PCR、ELISA进一步检测VEGF-C的表达差异,并通过VEGF-C反义寡核苷酸体内外转染抑制其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等方法 体内外研究对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原发灶细胞(P<0.05).体内外转染VEGF-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后,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提高(P<0.01),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在胰腺癌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中,淋巴结转移灶胰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原发灶,并且其表达下调能特异性促进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VEGF-C在胰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马宏  邢飞  项舟  段鑫 《华西医学》2023,(10):1553-1558
细胞膜片技术是一种将细胞制备成片状的技术,该技术保留了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细胞-细胞连接等,在骨软骨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论述了干细胞膜片的种类、特性及构建方法,并对干细胞膜片血管化、与各种细胞因子和支架材料等复合应用于骨与软骨修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探索干细胞膜片在骨与软骨修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陈力  邢飞  项舟  段鑫 《华西医学》2023,(10):1578-1584
钛及其合金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已成为骨科应用最广泛的植入物材料之一。植入物相关感染是骨科内植物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在预防感染的领域中多受重视,发展迅速。该文着重对国内外使钛植入物具有抗菌黏附、杀菌活性或抗生物膜活性的单纯抗感染表面修饰研究现状以及在抗感染基础上同时促进骨整合、成骨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复合功能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构造具有复合功能的骨科植入物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造口旁疝修补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128例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128例患者中32例术后复发, 术后1、3、5年复发率分别为13.8%, 24.8%, 2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造口肠管类型、预防性造口移位及手术方式是造口旁疝修补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合并COPD、预防性造口移位、手术方式是造口旁疝修补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造口旁疝修补手术后复发与患者的BMI、合并COPD、是否进行预防性造口移位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