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西安市某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糖尿病患者60例,均经空腹血糖测定及糖耐量试验确诊,其配偶均排除糖尿病。应用SF-36量表作为调查工具。结果糖尿病患者配偶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患者(P〈0.01),躯体疼痛评分低于患者(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病程、年龄、空腹血糖和经济收入。糖尿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与年龄、性别和经济收入有关。结论糖尿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好于患者。病程长、年龄大、空腹血糖高和经济收入低的患者生活质量差;年龄大、女性、家庭经济收入低的配偶生活质量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局部进展期胃癌应用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 统计该院及中南大学湘雅 二医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37例应用XELOX方案实施新辅助化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 全组37例患者在完成两周期化疗后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5例(13.5%),PR14例(37.8%),NC15例(40.5%),PD3例(8.1%),RR51.3%( 19/37).所有患者均在两周期化疗后的2~3周内行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32例,其中30例(81.1%)达到R0根治,姑息性切除5例.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期:I期4例(10.8%),Ⅱ期12例(32.4%),Ⅲ期13例(35.1%),Ⅳ期6例(16.2%),2例(5.4%)达到病理完全缓解,Ⅱ期及以下者总例数:Ⅲ/Ⅳ期总例数=18:19,比例高于化疗前(9:28),应用x2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2例进行了根治性切除的病例中,T44例(12.5%),T3 13例(40.6%),T2 9例(28.1%),T1 4例(12.5%),Tx 2例(6.3%);N3 2例(6.3%),N2 9例(28.1%),N1 16例(50%),N0 5例(15.6%).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毒性,56.8%(21/37)出现,其次为手足综合征,40.5%(15/37)出现,均为I/Ⅱ级,较轻,可控制.结论 XELOX方案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能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多较轻,为I/Ⅱ级,可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后针道种植转移(NTTS)影像学表现。方法 纳入1 018例接受MWA治疗的pHCC患者,记录NTTS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 018例中,5例(5/1 018,0.49%)分别于MWA治疗后8~75个月发生NTTS,种植部位包括膈肌、胸腹壁、腹腔及大网膜;MRI于5例均见穿刺针道附近混杂信号,动脉期及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超声造影(CEUS)显示种植灶于增强早期呈稍高增强、增强晚期呈低增强。MWA治疗过程中是否使用套管穿刺、多针穿刺,以及经肝左叶或肝右叶穿刺对NTTS均无显著影响(P均>0.05)。对种植灶予外科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均为HCC;随访中1例出现心膈角淋巴结转移,其余4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MWA治疗pHCC引发NTTS概率较低, 其影像学表现为穿刺针道附近混杂MR信号于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呈持续性强化,CEUS早期呈稍高增强、晚期呈低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08~2009—08期间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患者通过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性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抗生素的用量、时间,白细胞减少方面有明显的差异(P〈0.01),研究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晚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对预防、治疗和改善生存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抗蒿甲醚的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刚果耐药恶性疟疾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青蒿琥酯。给药前和给药后每6 h涂厚、薄血片各1张,在第7d、14d和28d采血检查疟原虫,观察原虫转阴时间及28d复燃情况。结果在治疗7d后,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6.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退热时间分别为(24.25±2.78) h和(48.68±3.46,P〈0.05)h,血疟原虫清除时间分别为(29.38±3.56) h和(59.65±4.29) h,P〈0.01);联合组在治疗后血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恶性疟疗效优于青蒿琥酯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SALF)是最难解、最棘手的严重肝病。我们诊治1例合并肺结核继发曲霉菌感染者,现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38岁。因HBsAg阳性17年,伴乏力、纳差、腹胀、身目黄染2周于2010年11月15日入院。患者于1993年因乏力、纳差、低热、盗汗,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查HBsA∥HBeAh/HBcA11阳性,HBVDNA阳性,肝功能正常,给予异炯肼、利福平、链霉素抗结核治疗6月后症状好转停药。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女,12岁.主因上腹膨隆2年伴胀痛1周就诊.门诊以"肝大原因待查"收住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兄妹均正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6.5℃,脉搏90/min,呼吸28/min,血压105/60mmHg.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段文斌  闫永平  王波  周小平  陈芳 《肝脏》2005,10(3):177-178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13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出血组64例,非出血组66例.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法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食管静脉曲张(OR=3942,P=0.001)、肝功能分极(OR=1.028,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OR=3.862,P<0.05)显著相关.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是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分极、门静脉内径、门脉高压性胃病.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晚期肝硬化患者往往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死亡风险增加。因此,尽早识别肝硬化死亡高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利用H2O平台自动化机器学习(AutoML)框架,建立预测肝硬化患者入院30 d死亡模型,以期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以及肝硬化临床管理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收集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肝硬化住院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利用H2O AutoML框架建立针对死亡结局的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建立混淆矩阵来评价模型效力,同时对重要变量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 最佳模型为梯度提升机(GBM),Gini值0.994,R2为0.775,LogLoss为0.120。模型中重要变量包括凝血酶原时间、肌酐、白细胞及年龄。变量SHAP特征图及部分依赖图呈现了重要变量与模型整体预测的相关性。局部可解析性算法(LIME)可视化显示变量在个体预测的作用。最佳模型GBM在验证集中特异度为0.950,敏感度0.67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优于基于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四个算法模型,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结论 所建立的预测短期死亡机器学习模型对肝硬化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筛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但其可靠性仍需多中心的外部验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近端胃癌D2根治术行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近端胃癌D2根治采用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脾脏切除组21例病人资料相对比。结果保脾组2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中转切脾病例。保脾组与切脾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6±30.3)m l和(72.9±31.6)m l,脾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7.9%(5/28)和19.0%(4/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分别为(3.6±0.4)h和(4.8±0.8)h,住院时间分别为(10.9±1.8)d和(14.0±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脾组术后无一例脾坏死、脾扭转或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近端胃癌脾门淋巴结有较高的转移率,保脾清扫既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又保留了脾脏对肿瘤的免疫作用。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实属必要亦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