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调查受血者输血前或手术前常见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结果分析其必要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2年9月~2005年5月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前常规备血标本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4.28%,抗一HCV阳性率0.73%,抗-HIV阳性率0.22%,梅毒抗体阳性率1.16%。结论 对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前进行常见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既避免或减少了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有重要保护意义,因此常规备血标本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护理方式与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在2012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所有患者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这种组合式的治疗方法,患者的血液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血浆后经血液灌流器(MG-350)吸附后再通过胆红素吸附柱回输至体内。观察和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血常规、电解质、炎性因子及治疗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接受该吸附系统治疗后其体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的下降幅度为(189.93±95.14)、(106.57±60.71)、(87.81±58.39)、(64.84±26.30)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是一种新型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改善生化检查指标及部分临床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因此,血浆分离灌流方法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找出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薄弱环节,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以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61名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输血不良反应组(阳性组),以本院同期接受输血的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的无输血不良反应的64名患者的病例资料为对照组(阴性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阳性组中男性31例(占50.8%)、女性30例(占49.2%),年龄1~92岁,有输血史的3 9例(占63.9%)、无输血史的22例(占36.1%),45例发血至输血开始时间≥30 min(占73.8%);对照组中男性34例(占53%)、女性30例(占47%),年龄1~85岁,有输血史的44例(占68.8%)、无输血史的20例(占31.2%),25例发血至输血开始时间≥30min(占39.1%),两组在性别、年龄、输血史方面具有可比性;阳性组中,发生过敏反应35例(57.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0例(32.8%)、过敏反应合并非溶血性发热反应6例(占9.8%);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27%(61/22789).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占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49.2%、50.8%、0.结论 性别、年龄、对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与所输注的血液成分相关;发血至输血开始时间≥30 min与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关.加强输血患者过程监督、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