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再发性腹痛12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8例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器质性RAP98例(占76.56%),功能性RAP30例(占23.44%)。提示器质性RAP是小儿RAP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最为多见,因此提倡RAP的患儿做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儿童胃病的HP感染情况。方法 对 180例小儿纤维胃镜检查分析及 172例胃粘膜HP检测及 16 8例胃、十二指肠粘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疾病检出率为 93.3% ,其中以十二指肠炎、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最高 ;172例HP检测者中HP阳性 6 8例 ,阳性率为 37.8% ,其中以消化道溃疡检出率为最高 ,16 8例病理活检均为轻中度炎症。结论 HP感染在儿童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的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儿童胃炎以轻、中度为主。  相似文献   
3.
54例小儿喘息性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其疗程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0。01),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使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的方法对200例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分析。探讨儿童感激幽门螺菌后症状出现及不同年龄儿童的感染现状。结果:幽门螺杆菌在100名有症状儿童的感染率较高。为31%,而100名无症状儿童也有一定的感染率,为6%,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有增长趋势。提示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的总体感染率较高.感染后多数表现有消化道症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避免发生严重的病变,同时应积极预防家庭内部的接触传播,减少儿童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各选择一所医院建立临床监测哨点,以临床就诊的<5岁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抗原,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RV毒株进行血清型与基因型的鉴定。结果 (1)两地区RV感染均呈现明显的秋冬季节性,但季节高峰有所不同,高峰季节的感染率可达50%~80%;(2)两地区腹泻患儿R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腹泻患儿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7.28%和30.38%,门诊腹泻患儿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39%和14.77%;(3)两地区RV的感染率均表现出年龄分布的不同,以6~35月龄组较高,无性别差异;(4)苏州市的两个流行高峰均以G3型为主,其次是G1型;马鞍山市第一个流行高峰以G1型为主,第二个高峰则以G3型为主;两地区流行株的G/P组合型与国内外有所不同。结论 婴幼儿RV腹泻在地区、时间以及病毒流行株分布等方面各有不同,提示RV感染的监测工作对其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急性胰腺炎(AP)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病因和l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显著区别.现就近年来小儿AP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儿科医师在诊治小儿AP的临床工作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抗菌药物使用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儿童。AAD会延长原发疾病的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重者可引起死亡。儿科医师对AAD关注不够,现组织国内呼吸、感染和消化领域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提高我国儿童AAD诊治及预防水平,保障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8.
<正>肠道菌群与宿主经过长期共同进化,宿主为肠道菌群提供了稳定的环境,而肠道菌群为宿主提供巨大的功能,如消化复杂的膳食营养物质、合成营养素和维生素、防御病原体和维护适宜的免疫系统等。因此,肠道菌群是维护宿主内外环境稳态的调控平台,对宿主的健康和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1-3])。益生菌作为活的微生物,当给予足够数量时可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  相似文献   
9.
食物IgG抗体检测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然后按3∶1分别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总IgE和血清IgG4水平。结果40例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有1到6种不等,总阳性率为100%,2种以上升高者为87.5%。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92.5%)和牛奶(72.5%)最多见,其次为小麦、大豆(分别为40.0%、27.5%),鸡肉、猪肉和玉米均为0。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所有患儿的饮食,病人症状在3周内明显改善者62.5%,症状有所改善者32.5%,无效5.0%,总有效率为95.0%。血清总IgE大于正常值者为17.5%,与食物特异性IgG无相关性(r=-1.132,P=0.268)。血清总IgG4水平变化与食物特异性IgG无相关性(r=0.863,P=0.396),与年龄呈正相关(r=3.317,P=0.003)。结论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素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