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周淋巴结结核的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组织学检查或临床追踪证实为胰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CT平扫中4例表现为胰周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5例表现为胰头区软组织肿块影;2例表现为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4例胰周的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5例平扫示胰头区病灶为多个淋巴结彼此融合而成,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形成多房样征象;2例淋巴结钙化的病灶表现为无强化。3例MRI平扫示胰头区软组织肿块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多房样强化。8例合并腹内脏器结核,8例合并肺结核。结论:平扫呈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或多房样强化是胰周淋巴结结核的最常见的征象,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结核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经组织学检查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腹膜后淋巴结结核11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11例CT平扫中4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5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2例表现为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4例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5例平扫示腹膜后病灶为多个淋巴结彼此融合而成,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形成多房样征象;2例淋巴结钙化的病灶表现为无强化。3例MRI平扫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多房样强化。8例合并腹内脏器结核,8例合并肺结核。结论平扫呈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或多房样强化是腹膜后淋巴结结核的最常见的征象,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OSCST)的低场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OSCST的临床、MR影像资料.结果 8例实性肿块,6例卵泡膜细胞瘤,2例纤维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低信号中夹杂条索状、片絮状高信号,5例轻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1例纤维瘤不强化.5例颗粒细胞瘤,表现囊实性肿块,囊壁及分隔粗厚、光滑,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肿块实质、囊壁及分隔明显强化.本组正确诊断10例(76.9%),误诊阔韧带肌瘤2例、胃肠间质瘤1例.结论 OSCST在低场MRI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该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的低场MRI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TOA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26例33个TOA,表现为附件区厚壁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囊内见多房分隔,肿块呈等长T1、长T2信号,信号欠均匀。其中24个脓肿伴积脓或积液扩张的输卵管管状结构,表现为弯曲长管状、腊肠状、糖葫芦状或曲颈瓶状。增强扫描脓肿实性及分隔部分明显强化,囊壁强化,壁厚2.5~20 mm。脓肿与子宫粘连21例,直肠乙状结肠粘连13例,骶前直肠周围脂肪水肿17例,单侧或双侧子宫骶骨韧带增厚15例,盆腔小肠、肠系膜、大网膜及盆壁结构广泛增厚粘连9例。正确诊断30个(90.9%),误诊卵巢癌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例。结论 TOA具有特征性低场MRI表现。低场MRI是一种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OSCST)的超声表现,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其声像图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OSCST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23例OSCST中实性肿块12例,囊实性肿块11例。12例实性肿块均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纤维瘤,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的实性低回声。其中4例后方回声衰减。11例囊实性肿块中7例为卵巢颗粒细胞瘤、2例为支持一间质细胞瘤、2例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表现为囊实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性回声区。本组OSCST术前超声诊断18例与病理诊断相符(18/23),误诊5例(5/23),其中3例误诊为浆膜下肌瘤、2例误诊为卵巢癌。结论OSCST的二维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超声结合临床对其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子宫腺肌症MRI图像,并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弥漫型子宫腺肌症12例,9例结合带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增厚,3例结合带显示不清,T2WI表现结合带-肌壁弥漫性增厚.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低信号病灶中夹杂点状、短条状或小囊状高信号,T1WI等信号10例、点状或小囊状高信号2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症(腺肌瘤)23例26个肿块,后壁14个、前壁10个、底壁2个.紧靠子宫内膜边缘21个、邻近5个,为卵圆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边缘模糊22个、较清楚4个.T2WI肿块均与结合带信号相近低信号内夹杂灶性高信号,T1WI肿块呈稍低或等信号,其中9个夹杂少量灶性高信号.结论:①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反映本病的病理改变.其形态学特点是结合带-肌壁弥漫性增厚或呈边界不清的肿块,其信号特点是低信号区内混杂灶性高信号(T2WI高信号灶为异位内膜岛,T1WI高信号为出血灶);②矢状T2WI及IRFSET2WI图像对病灶显示最清晰,是子宫腺肌症MRI最佳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脏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肾脏SFI的临床、CT影像表现.结果 6例均为单发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长径3.2~12.4 cm.6例三期增强扫描,5例肿瘤密度均低于周围正常肾皮质,1例前两期强化后等于或高于肾皮质,最高强化在排泄期或实质期各3例.4例三期强化密度均匀,3例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分别呈轻、中、重度强化,呈“渐进持续”型强化;1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表现皮质期显著强化,实质期强化密度迅速增高,排泄期强化骤降.2例不均匀强化,呈“慢进慢出”型强化,表现为皮质期至实质期强化缓慢增高,排泄期缓慢下降,低密度囊变区始终未见强化.5例动脉期肿块内见点、条状小血管影.4例密度及强化均匀者病理为良性,2例密度及强化不均匀或多发点状钙化者病理为恶性.结论 肾SFF三期强化后肿瘤密度大多数低于周围正常肾皮质,最高强化在排泄期或实质期,强化方式多种多样,在CT上较具有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实性肿块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实性肿块的临床、MR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该病的MR影像特征。结果11例卵巢实性肿块者,7例卵泡膜细胞瘤(OT)、3例纤维瘤(OF)及1例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11例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8例低信号肿块中夹杂点状、条索状或片絮状高信号,2例OT及1例SLCT肿块呈高信号;2例OF不强化、5例OT轻度强化、2例OT及1例SLCT明显强化。MRI表现与病理结果相符。结论大多数OT、OF及SLCT在MRI上呈实性肿块,其T2W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卵巢黄体囊肿破裂(OCLCR)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OCLCR的临床、MR影像资料。结果 28例附件区可见单囊、多囊或多房囊性包块,长径3.0~12.0 cm。根据肿块形态不同在MRI上分为3型:Ⅰ型为单囊型,17例,根据单囊与血肿位置不同又分为2种亚型,Ⅰa型(囊内血块型)8例,Ⅰb型(囊肿旁血肿型)9例;Ⅱ型为多囊型,5例;Ⅲ型为多房型,6例。增强扫描25例,囊壁及分隔厚约2.5~5.0 mm,呈环形、分隔状明显强化,20例囊壁见破裂口表现环形强化连续性中断、塌陷或缺损。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MRI对OCLCR破裂口的诊断敏感度为90.91%(20/22)、特异度为100% (6/6),准确率为92.86%(26/28)。MRI与手术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高(Kappa=0.81,P<0.001)。结论 OCLCR MRI表现附件区单囊、多囊或多房厚壁囊肿,MRI能准确识别囊壁破裂口,与手术病理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低场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和B超检查,全部病例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4例32个卵巢病变共63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单侧16例,双侧8例;21个卵巢为单发囊肿,11个卵巢为多发囊肿共42个囊肿,其中8个卵巢大囊肿周围伴有小囊肿,5个囊肿内有分隔;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23(36.5%)个囊肿,T1WI高信号而T2WI呈低信号19(30.2%)个囊肿,呈混杂信号17(27.0%)个囊肿,T1WI呈等或低信号而T2WI呈高信号4个囊肿;囊肿边缘光滑6个,边缘部分毛糙不清19个,边缘完全毛糙不清38个。低场MR术前诊断63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60个与病理相符,3个病理诊断为囊腺瘤;B超术前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0个,未定性8个,未发现病变5个。结论:MRI和B超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检出率100%(63/63)、95%(60/63),特异性95%(60/63)、79%(50/63),低场MR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明显优于B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