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赵立轩  陈浩  楚若鹏  冯彦平  王生池 《河北医药》2010,32(12):1566-1567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h内患者空腹血糖、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B型尿钠肽(BNP)的表达;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水平对炎性反应与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发病2h以内的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规定)〉6.1mmol/L为高血糖,〈6.1mmol/L为血糖正常将患者分为2组:血糖升高的心肌梗死患者(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正常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空腹(停止进食至少8h)并在未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的情况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并留取静脉血2ml,离心分离出血清,将处理好的样品-80℃下保存,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1β、TNF-α、BNP水平。结果血糖升高组的血清hs—CRP水平及BNP水平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而TNF-α、IL-1β水平则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升高患者的心功能较血糖正常患者的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2.
韩梅  楚若鹏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46-164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单核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及其对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ACS患者分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2例,另选正常人20例作对照组。AMI组中接受溶栓治疗者共26例,其中再通者15例。未通者8例。死亡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单核细胞IL-1β表达水平ACS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I组与UA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未通组与再通组相比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作为单核细胞表达的主要细胞因子。不仅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的启动机制,还促进斑块破裂后血栓的形成,因此在ACS的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因其致栓作用而对AMI的溶栓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至少在ICU监护2d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病患者144例,收住ICU时血糖水平(14.21±5.87)mmol/L,随机分为3组,均静脉泵入胰岛素控制血糖。A组48例控制血糖在4.4—6.1mmol/L;B组48例控制血糖在6.1—8.3mmool/L;C组48例控制血糖在8.3~11.1mmol/L。观察3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天数、升压药和机械通气应用率,院内感染、应激性溃疡、低血糖、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dAPACHEII评分、住ICU天数及病死率等参数。结果A组使用抗生素天数,升压药和机械通气需用率,院内感染、应激性溃疡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dAPACHEII评分、住ICU天数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C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使用抗生素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住ICU天数均明显低于B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其余参数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升压药与机械通气需用率,应激性溃疡、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在ICU最后1dAPACHEII评分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B组其余参数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6.1mmol/L可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每组60例,检测治疗前、发病72h和治疗后7、14d患者血清中SOD、MDA的变化。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后血清SOD升高、MDA减少,发病72h和治疗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减轻对缺血脑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剂型活性炭对两种常见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和甲胺磷)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作用,为临床使用活性炭治疗经口有机磷农药中毒寻找实验室依据。方法量取50%甲胺磷原油或68%敌敌畏原油后稀释100倍制备低浓度药剂或稀释10倍制备高浓度药剂,用0.1mmol/L盐酸溶液调节所配制溶液的pH值。分别取10ml具塞试管12支,分为粉状活性炭组、活性炭混悬液组、片剂活性炭组、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试管3支。向粉状活性炭组试管中加入粉状活性炭0.3g,再分别向其他各组试管中加入活性炭含量相同的不同剂型活性炭。然后再向所有试管中加入配制好的低/高浓度敌敌畏或甲胺磷溶液5ml,震荡摇匀2min,放入37℃恒温水浴中孵育。分别在1h(低、高浓度组)、4h(低浓度组)时间点从每支试管中取0.5ml上清液,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其甲胺磷含量。结果不同剂型活性炭对低浓度敌敌畏和甲胺磷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无论是中性环境还是酸性环境下,在1及4h时间点对2种杀虫剂均有很好的吸附能力(P〈0.01),且三种类型的活性炭间吸附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性炭对于高浓度的敌敌畏(6.8%)均有很好的吸附能力(P〈0.01),而且粉状炭的吸附能力最优(P〈0.01)。但对于高浓度的甲胺磷(5%)三类活性炭均不能有效的吸附(P〉0.05)。结论在模拟的胃肠道环境下,活性炭能有效的吸附低浓度的敌敌畏和甲胺磷;对于高浓度的敌敌畏,三类活性炭也显示出良好的吸附能力,以粉状炭的吸附能力最优;但对于高浓度的甲胺磷三类活性炭均不能有效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昏迷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12h内取肘静脉血测血糖,将随机血糖〉10.0mmol/L的卒中昏迷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I组(37例)和治疗Ⅱ组(38例)。均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I组每小时测1次血糖,治疗组Ⅱ组每2小时测1次血糖,观察疗效。结果与治疗Ⅱ组相比,治疗I组平均血糖值低于治疗Ⅱ组(P〈0.01);血糖迭标率高于治疗Ⅱ组(P〈0.01),低血糖率低于治疗Ⅱ组(P〈0.01)。神经功能预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血糖是卒中昏迷后应激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适当控制血糖可改善卒中昏迷患者的预后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立轩  陈浩  楚若鹏  冯彦平  王生池 《河北医药》2010,32(14):1856-1857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9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强化组,n=89)和常规血糖控制组(常规组,n=80),强化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0~6.0mmol,/L,常规组为8.0-10.0mmol/L。比较2组近期预后。结果常规血糖控制组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与强化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院内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病死率及低血糖发生率较常规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管理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标血糖在8.0~10.0mmol/L为宜。  相似文献   
8.
便携式加压舱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便携式加压舱在治疗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疗效.方法 72只大鼠分成5组:A组(空门组)、B组(对照组)、C组(常压高氧组)、D组(加压高氧组)和E组(加压纯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腹腔注射纯品CO气体(体积分数99.95%),剂量0.15 ml/g,达到染毒状态后放入加压舱中给予不同条件的氧疗.治疗后应用血气分析仪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O2)、碳氧血红蛋白(COHb).结果 实验各组的PO2值均显著低于空白组(A组),且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1).E组有效的恢复了PO2值,其中E2组最有效,将PO2值恢复至正常值的74%(P〈0.05);实验各组的COHb值均显著高于空白组(A组),且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E组、D组和C组均有效的减低了COHb值,其中E2最有效,将COHb值减低了19%(P〈0.05).结论 应用便携式加压舱并给予纯氧治疗,能够很好的提高ACMP大鼠的PO2值,并降低COHb值,疗效优于常规氧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丹红注射液组给予PCI+常规药物+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PCI+常规药物,疗程2周。抽取入院后即刻、PCI术后1、7d静脉血,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观察PCI术后1、7dST段回落率以及PCI术后1、7、14d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PCI后1dhs—CRP均升高,术后7dhs-CRP均降低,丹红注射液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2组PCI后7dLVEDV均升高,14d时,对照组升高而丹红注射液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PCI后7、14dLVEF均升高,丹红注射液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丹红注射液组PCI后7d心电图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PCI后炎症、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及抑制心肌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共收集28例冠心病患者,均为心绞痛型及心肌梗塞后6个月的患者.年龄46~70岁,平均58.29岁,男19例,女9例,均为窦性心律.研究时无心律失常及超声证实无经半月瓣及/或房室瓣的返流。临床无明显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1.2 方法 采用美国Ultra—6型超声仪进行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2.5MHz,于口服尼卡地平前及口服尼卡地平20mg/次,一日三次后14天分别进行二次超声检查。受检前休息10分钟,测血压,脉搏后取左侧卧位,在呼气末以VHS录像系统记录,所有指标均于录像回放时测连续5个心动周期并取其均值。于M型超声的3b区及4区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