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LELC的CT表现。结果 244例LELC中,中央型132例(132/244,54.10%),周围型112例(112/244,45.90%);肿瘤最大径1.2~13.1 cm,平均(5.42±2.64)cm;结节型49例(49/244,20.08%),肿块型195例(195/244,79.92%);169例(169/244,69.26%)边界清晰,183例(183/244,75.00%)见分叶征,104例(104/244,42.62%)病灶边缘见毛刺;184例(184/244,75.41%)病灶紧贴纵隔,111例(111/244,45.49%)见"类胸膜尾征"改变。CT平扫158例(158/244,64.75%)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160例(160/223,71.75%),145例(145/193,75.13%)呈渐进强化,108例(108/193,55.96%)动脉期病灶内见血管受侵变细和异常细小杂乱的血管影,81例(81/193,41.97%)动脉期病灶内见血管包埋征。185例(185/244,75.82%)见支气管包埋和/或闭塞。124例(124/244,50.82%)病灶周围见磨玻璃密度影,81例(81/244,33.20%)间质增厚,132例(132/244,54.10%)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167例(167/244,68.44%)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右肺中叶、两肺下叶纵隔胸膜旁肿块,边界清、浅分叶,伴类胸膜尾征、增强动脉期血管包埋征、周围肺区磨玻璃密度影及网格增粗影和淋巴结肿大是肺LELC的相对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AI)软件在胸部CT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人群218例的薄层胸部CT检查资料, 由低年资、高年资放射医师及AI软件分别采用低敏和高敏算法分别进行阅片, 检测肺结节的位置分布、密度、大小等特征, 以2名高级医师在低年资医师及AI的基础上进行诊断的结果为金标准, 评估各组的肺结节检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18例胸部CT资料, 金标准判定阳性(至少检出1个结节)176例、阳性结节619个。结节在肺叶及肺段的分布为右上叶170个、右中叶60个、右下叶122个、左上叶145个、左下叶122个;结节的密度分布为实性结节471个、钙化结节71个、磨玻璃结节65个、部分实性结节12个;直径大于4 mm的结节231个、小于等于4 mm的结节388个。低敏、高敏算法的AI检出结节的灵敏度(56.70%、78.84%)接近或高于高年资医师(56.38%), 显著高于低年资医师(34.25%), 低年资医师结合AI辅诊后灵敏度(49.92%)显著提升。AI总体假阳性率较高, 低敏AI组和高敏AI组每例CT平均假阳性结节数为0.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混合型生殖细胞瘤(mixed germ cell tumor,MGC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例纵隔MGC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7例患者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5例同时行PET/CT检查。结果7例病灶均表现为分叶状或类圆形囊实性肿块,病灶最大径9.0~20.1cm,中位数15.7cm;增强动脉期瘤内均见强化迂曲血管影,静脉期血管影增多,瘤灶实性部分强化较动脉期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5例PET/CT检查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范围约5.0~8.3,平均6.7±1.5。结论青少年男性、增强动静脉两期血管影逐渐增多、瘤灶实质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瘤灶血供丰富却不同程度囊变及坏死、18F-FDG高代谢的前纵隔囊实性肿块,有助于提示MGCT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PMYST)的CT、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确诊的PMYST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临床资料,14例均接受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同时接受PET/CT检查。结果 14例病灶CT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最大径4.10~13.50 cm,平均(10.65±2.27)cm,其中13例(13/14,92.86%)最大直径均≥ 10.00 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多发条形、细线状分隔样强化灶及片状无强化区,中度强化11例(11/14,78.57%),轻度强化3例(3/14,21.43%)。5例(5/14,35.71%)病变累及心包,3例(3/14,21.43%)累及左侧头臂静脉和/或上腔静脉、1例(1/14,7.14%)累及右中上肺。3例(3/14,21.43%)伴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膜转移、右下肺转移各1例(1/14,7.14%),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各7例(7/14,50.00%)。7例病灶放射性摄取均明显增高。治疗后9例(9/14,64.29%)病情稳定或完全缓解,5例(5/14,35.71%)病情进展或术后复发。结论 PMYS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前纵隔巨大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不均匀肿块,常侵及周围血管及组织、脏器,多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增强扫描呈多发条形、线状分隔样强化灶及片状无强化区是其较为特征性的表现;病灶18F-FDG摄取明显高代谢。  相似文献   
5.
梁锐烘  刘艳雯  曾庆思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313-1317
【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SM)的胸部CT和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免疫功能正常宿主TSM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其中16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胸部CT平扫检查;5例同期行18FDG PET-CT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两肺多发病灶。主要CT表现:多发粟粒及小结节影7例(38.9%),片状实变影6例(33.3%),肿块及结节影3例(16.7%),斑片及条索影2例(11.1%);伴小叶间隔增厚7例(38.9%),多发厚壁小空洞6例(33.3%),支气管扩张4例(22.2%),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例(11.1%),支气管狭窄1例(5.6%),肺毁损1例(5.6%);胸腔积液8例(44.4%),心包积液4例(22.2%);伴骨质破坏7例(38.9%),其中5例(5/7,71.4%)CT复查出现骨质增生、修复;肺门、纵隔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14例(77.8%)。5例患者的PET-CT显示两肺病灶摄取明显升高,SUVmax 5.8~20.3,平均13.74±6.42。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宿主TSM的胸部CT和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探讨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的CT、PET/CT表现。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5、25、25岁。3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升高,分别为90 977、113 266、447 014 I...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