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本地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血脂水平,为临床血脂研究及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机关单位健康体检人员1292例,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仪对标本进行TC、TG、HDL-C、LDL-C进行检测,判断标准参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并参考美国“ATPⅢ指南”,利用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男性中年组TC、LDL-C明显比青年组、老年组高,而HDL-C低于青年组、老年组;TG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女性TC、LDL-C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中年组TG、HDL-C高于青年组、老年组。同年龄段青年组、老年组不同性别间TC、HDL-C、LDL-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不同性别间除H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TC、TG、LDL-C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机关工作人员高胆固醇血症约50%,高甘油三酯血症将近30%。青年组与中年组血清TC、TG、LDL-C浓度在合适范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TC、LDL-C浓度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禅城区机关工作人员血脂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明显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防治血脂异常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月龄,因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就诊,体检发现前额突出,眼距宽,外眦下斜,上唇薄,耳位低,肌张力低下。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示29分,心脏B超示房间隔缺损,头颅MRI示幕上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增宽。患儿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出CCDC22基因c.315_320delTGAGCG半合子变异,变异来自母亲,父亲未发现该基因变异。该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及遗传方式与国外报道Ritscher-Schinzel综合征表现相一致。该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中国人CCDC22基因c.315_320delTGAGCG半合子变异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的Ritscher-Schinzel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期间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3-8月期间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双管腔依次冲封管的方式,观察组在自制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辅助下采用双管腔与冲封管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IM),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昔洛韦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38.1℃~39℃以及39.1℃~40℃两个阶段的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在38.1℃~39℃以及39.1℃~40℃两个阶段的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发热时间以及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宁市社区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家庭喂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南宁市两个社区1岁至不满4岁健康儿童301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问卷的调查方法,内容包括儿童一般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抚养人的喂养行为问题。 【结果】 65.1%的儿童存在有饮食行为问题, 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由高到低顺位依次为进餐时间过长46.5%、进餐分心37.9%、吃得少35.9%、进餐地点不固定34.2%,对食物不感兴趣23.6%、强烈偏爱某种食物20.6%、拒绝某种食物 19.3%、不愿尝试新食物11.0%。 【结论】 南宁市社区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较多见,加强营养与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针对个性化指导和行为干预,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在上肢机器人辅助下进行虚拟游戏训练)15例和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15例。共治疗2周,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6天。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功能指数(UEFI)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UE、UEFI和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UEFI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FMA-UE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UEFI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MA-UE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FMA-UE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有效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对自身上肢功能的满意度,对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6~10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发病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运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6~10岁儿童5 245名,采用调查组编制的注意力和多动问题调查表进行相关调查,对可疑ADHD患儿进行行为评估及家长进行访谈,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ADHD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ADHD总体患病率为3.85%,男童和女童的ADHD患病率分别为4.92%和2.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91,P<0.001),各年龄组患儿ADHD患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4.332,P=0.001),其中8~9岁年龄段患者患病率最高达4.54%;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性别(OR=26.180,95%CI:17.177~39.901)、儿童年龄(OR=1.430,95%CI:1.153~1.775)、父母管教方式(OR=10.612,95%CI:6.565~17.153)、母亲文化程度(OR=0.131,95%CI:0.065~0.261)是影响儿童ADHD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6~10岁儿童中ADHD总体患病率较低,但8~9岁年龄段儿童患病率不容忽视,其中儿童性别、母亲文化程度、以及父母管教方式对 ADHD患病率存在显著影响,对以上影响因素予以重点关注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童ADHD 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月龄,因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就诊,体检发现前额突出,眼距宽,外眦下斜,上唇薄,耳位低,肌张力低下。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示29分,心脏B超示房间隔缺损,头颅MRI示幕上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增宽。患儿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出CCDC22基因c.315_320delTGAGCG半合子变异,变异来自母亲,父亲未发现该基因变异。该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及遗传方式与国外报道Ritscher-Schinzel综合征表现相一致。该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中国人CCDC22基因c.315_320delTGAGCG半合子变异导致X连锁隐性遗传的Ritscher-Schinzel综合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