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蠕形螨睑缘炎患者的眼表改变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140只眼)蠕形螨睑缘炎患者,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入院进行眼科检查的70名(140只眼)健康人群,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眼表疾病指标问卷(OSDI)调查、蠕形螨镜检,记录其OSDI得分和蠕形螨感染数量;同时接受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检查,通过PAS加苏木素-伊红染色与结膜印迹细胞学对结膜上皮鳞状化生程度予以联合分析,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OSDI评分、SIT、BUT、鳞状化生级别。根据不同蠕形螨感染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感染组23例(46只眼),中度感染组28例(56只眼),重度感染组19例(38只眼)。同时比较不同蠕形螨感染程度患者OSDI评分、圆柱状鳞屑分级、SIT、BUT、鳞状化生级别。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OSDI得分为(45.58±7.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7±3.39)分],SIT平均值和BUT平均值为(8.05±2.34) mm、(6.61±2.29) s,均明显低...  相似文献   
2.
背景 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化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抑制滤过道瘢痕化的方法是丝裂霉素C的应用,但存在较多的并发症.研究表明贝伐单抗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的作用,其对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是否有抑制作用受到关注. 目的 观察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纤维瘢痕形成的抑制效果.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9周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个组,各组兔右眼均行常规小梁网切除术.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兔眼术毕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0.05 ml(25 mg/ml),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分别于术毕及术后3、7d注射贝伐单抗,每次均注射0.05 ml,丝裂霉素C组兔眼术毕局部涂用丝裂霉素C,生理盐水组兔眼术毕以同样的方法注射0.05 ml生理盐水.所有兔眼术后每隔1日用Schi(o)tz眼压计测量眼压,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以观察滤过泡形态及其表面的血管分布,并用卡尺测量和计算滤过泡面积.分别于术后14d和28 d摘取实验眼行滤过泡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滤过道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以计算微血管数目. 结果 各组兔眼术后眼压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8,P=0.47).与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和生理盐水组兔眼滤过泡的形态比较,术后7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泡高度隆起且弥散,表面血管稀疏.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泡生存时间为27 d,而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均为19d,生理盐水组为13d.术后14d各组兔眼滤过道胶原纤维百分比分别为(49.18±1.54)%、(26.41±1.23)%、(50.68±1.87)%和(70.63±1.81)%,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滤过道胶原纤维百分比均低于生理盐水组,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低于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胶原纤维百分比为(66.82±1.53)%,其他3个组出现瘢痕化.术后14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道组织中微血管数目明显低于贝伐单抗单次注射组、丝裂霉素C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8 d贝伐单抗多次注射组兔眼滤过道组织中微血管数且为3.51±0.31,均高于贝伐单抗注射组、丝裂霉素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有助于维持功能滤过泡的形态,抑制滤过道瘢痕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相关黄斑水肿(ME)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BRVO相关ME的102例(10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组(治疗期间接受任何一种抗VEGF药物),B组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组(不分先后顺序,治疗期间使用两种药物)。每月随访,共随访6个月及以上,末次注射后,连续3次随访均无视网膜下液,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变化≤50μm,且CMT≤250μm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CMT。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BCVA及降低CMT,A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4.59±2.83)次,B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3.02±1.6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前后,A组患者BCVA(logMAR)从0.77±0.47提高到0.48±0.44(P=0.00),B组患者BCVA从0.73±0.45提高到0.42±0.3...  相似文献   
4.
崔兵杰  梁沛  田笑雨  柴雪  马一铭 《安徽医药》2024,28(7):1421-1425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和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IVCM)探讨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 BKC)病人角膜细胞密度和眼表功能的变化及与蠕形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0年 9月至,2022年 3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的 45例 BKC病人为观察组,同期的健康志愿者 45例为对照组。根据观察组是否感染蠕形螨,分为蠕形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和 IVCM进行检查,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非侵入式平均泪膜破裂时间( NITBUTav)、非侵入式首次泪膜破裂时间( NIBUTf)、角膜荧光素染色( FL)评分、泪液分泌试验( SⅠt)、蠕形螨感染情况和角膜细胞密度。 Pearson相关性分析蠕形螨感染数量与病人角膜细胞密度及眼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 NITBUTav[( 6.31±2.95)s比( 14.85±3.88)s]和 NIBUTf[( 4.65±2.03)s比( 11.88±3.14)s]低于对照组, FL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蠕形螨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和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 P<0.05)。中蠕形螨感染组的 FL评分高于未感染组,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浅基质层和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低于未感染组( P<0.05)。蠕形螨感染数量与 BKC病人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浅基质层和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呈负相关,与 FL评分呈正相关(均 P<0.05)。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联合 IVCM可对 BKC病人的眼表损害进行综合评价; BKC病人下方角膜基底细胞层、浅基质层和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的细胞密度降低, FL评分增加,与蠕形螨感染数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主要取决于滤过通道的瘢痕化反应.目前常用的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MC)和5-氟尿嘧啶(5-FU)仍存在较多的术后并发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促进血管生成、创伤愈合、瘢痕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抗VEGF药物能与VEGF受体结合,使VEGF的生物活性失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减少血管通透性,从而阻断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来贝伐单抗(bevacizumab)针对抗青光眼滤过术瘢痕化形成的研究较多,本文就VEGF的特性及其对伤口愈合反应的影响,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前房注射、结膜下给药或滴眼等途径单独应用贝伐单抗或与MMC、5-FU联合应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