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ipeline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522011年1月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5284岁,平均66.7岁。均采用Pipeline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084岁,平均66.7岁。均采用Pipeline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0270 min,平均131.1 min;术中失血量50270 min,平均131.1 min;术中失血量50300 ml,平均125.9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9.5 d(7300 ml,平均125.9 ml,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9.5 d(718 d)。1例术后早期出现剧烈腰痛(2.3%),1例发生椎间融合器移位(2.3%)。术前腰痛VAS评分(7.62±0.44)分,术后(3.51±0.82)分;术前腿痛VAS评分(8.13±0.61)分,术后(3.12±0.36)分;术前ODI指数(80.26±5.09),术后(28.77±2.53)。44例患者最少获得24个月随访,42例患者椎间骨性融合,2例椎间部分骨性融合。根据Nakai分级,优39例(88.6%),良3例(6.8%),可2例(4.6%)。[结论]Pipeline通道下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Viper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等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手术切口小、软组织剥离范围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好等优点,但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特殊设备和工具,且术中医患所受辐射量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棘突间Coflex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对腰椎管狭窄症121例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棘突间Coflex非融合固定手术。其中119例行单节段棘突间Coflex固定,2例行双节段棘突间Coflex固定。结果121例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平均手术时间40.24min,平均失血量51.43ml;术前下腰椎JOA评分平均为13.62分,术后为25.06分;术前ODI评分平均为67.36%,术后为14.33%;术前腰痛VAS评分为7.89分,术后为2.01分:术前腿痛VAS疼痛评分平均为8.44分,术后为1.22分。结论应用双侧椎板开窗减压,棘突问Coflex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复位术后椎体内空洞形态,分析空洞产生的危险因素及空洞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复位术治疗患者52例,随访2年以上,观察椎体内空洞形态;将患者按椎体内有无明显空洞分为2组,对比两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导致空洞的危险因素及空洞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结果 椎体完全愈合23.1%(12/52),存在空洞76.9%(40/52)。椎体空洞的形态有几种类型:终板空洞22.5%(9/40);椎体空洞47.5%(19/40);椎体劈裂30%(12/40)。椎体空洞组男性比例较高、脊髓神经损伤较严重。术后随访平均37.8个月,患者的腰痛及腰椎功能恢复良好,两组间VAS及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伤椎置钉复位术未行椎体植骨者容易导致椎体内空洞,骨折爆裂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椎体空洞;实施伤椎螺钉置入术后椎体高度复位的程度较大是导致椎体中前部出现空洞的重要原因。椎体内出现空洞或劈裂,短期不影响患者的腰椎疼痛及功能。  相似文献   
4.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由于骨化的后纵韧带占据椎管空间,引起胸段脊髓受压,出现下肢肌力减弱,不全瘫甚至截瘫,呈进行性加重;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胸椎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手术治疗包括后路间接减压和前路直接减压两种方式。胸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一种常用的间接减压方法,但由于胸椎呈生理后凸,脊髓向后漂移有限,疗效欠佳。直接减压术式有两种:一是经胸腔入路切除椎体及骨化的后纵韧带,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另一种是经侧后方入路对脊髓环形减压(涵洞法),能较好地解除脊髓压迫,但依然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容易损伤脊髓等缺点。2018年长征医院史建刚教授团队首创胸椎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术治疗胸椎OPLL,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该方法通过切除骨化节段头尾侧的椎间盘,切断双侧肋骨,切除骨化节段的椎板,利用钉棒系统将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向前推移,在无须切除骨化物的情况下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有效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并发症。我们采用史建刚教授团队的方法治疗了数例胸椎OPLL患者,也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但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该手术最大的操作难点是头尾侧的椎间盘切除,因椎间盘是软性组织,手术过程中不容易把握切除的程度,椎间盘切除过多容易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及胸膜,椎间盘切除不足则不容易将椎体向前推移,因此,我们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良,不再切除椎间盘,而是采用超声骨刀在椎体终板骨性结构处截骨,超声骨刀具有“截硬不截软”的特点,在手术过程中容易把握是否截骨完全,且不容易损伤周围组织结构。我们应用该方法治疗1例OPLL患者,缩短了手术时间,也减少了损伤周围结构的可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通道内镜辅助下腰椎融合术(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BE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及介绍应对措施.方法:128例患者接受双通道镜下腰椎融合术并至少随访3个月,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策略.[方法]随访2008年11月~2012年1月间74例采用PFNA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平均87.3岁,对患者的疗效、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摄股骨近端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评价螺旋刀片的位置.[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3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尖顶距18.6 mm,髋关节Harris评分71 ~96分,平均88.5分.术中未发生内置物周围骨折、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内置物断裂、内置物切割出股骨头及骨折端移位等情况.[结论]采用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康复,对于超高龄、合并不同程度内科疾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髋部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采用全髋或者半髋置换术治疗血液透析后髋部骨折的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74岁(47~90岁).所有患者均为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CKD)Ⅴ期,术前平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为4.2年(6个月~8年).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1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5例.根据骨折类型及采用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A组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C组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1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1~7.3年),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1.0±8.4)分,优3髋、良4髋,疼痛评分平均(42.0±1.8)分.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4例术后血肿;1例皮肤浅部感染;泌尿系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4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Harris评分与年龄有关.结论 采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髋部骨折能尽早让患者下地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或者坐轮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是一组以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这种异常导致股骨近端和髋臼间的撞击,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屈曲和内旋受限。目前国外多数学者主张将这种撞击现象作为一种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5年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2009年5月行手术治疗且随访不少于5年的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3例。其中50例采用黄韧带切除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Coflex组),53例采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融合组),手术节段均为L4/5。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年及术后5年时的JOA评分、ODI及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2年及术后5年时的手术相邻节段(L3/4及L5/S1)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采用UCLA评分评价相邻节段退变情况;记录并发症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Coflex组随访时间为5.43±0.21年,融合组随访时间为5.52±0.28年。术后2年及5年随访时JOA评分、ODI及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2年及5年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高度和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术后2年、5年的上位椎间活动度及术后5年下位椎间活动度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2年及5年上下位椎间活动度均大于Cofl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5年上位节段椎间高度小于术前,与Coflex组术后5年椎间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融合组为9.4%;Coflex组再手术率为8%、融合组为5.6%,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手术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13.2%,Coflex组为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似,且能有效避免融合手术所致的手术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过大问题,但对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作用有待更长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在近端骨缺损型股骨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对23例非感染性股骨假体松动患者进行翻修手术,其中2例为再次翻修,均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男9例,女14例,年龄57-77岁,平均64岁.翻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全髋关节置换16例,从初次关节置换到翻修手术的间隔时间最短6年,最长16年,平均12.6年.股骨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I型8髋,Ⅱ型11髋,ⅢA型4髋.术前Harris评分(39.3 ±14.6)分.翻修用假体:MP(Link)2髋,AML(DePuy)13髋,Full-coated(Zimmer)6髋,Enchelon(Smith-Nephew)股骨距替代型假体2髋.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22-56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87.6 ±9.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摄片显示植入骨愈合良好,假体部位骨皮质密度和厚度明显增加.结论 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结合异体颗粒骨植骨应用于伴有近端骨缺损的股骨翻修术中,中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