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患者细菌谱的分布、药敏试验和耐药性等特点,以期为指导临床有效治疗和预防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58例患者中段尿或尿路脓液行细菌培养后的病原体构成比例、分布特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特点、细菌耐药性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寻求尿路感染细菌谱的构成情况和敏感药物现状。结果:尿路感染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6.8%;其次为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常见菌株还有葡萄球菌、念珠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等敏感性较高,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氨曲南等敏感性较高,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肾脏积脓或尿液絮状物患者的脓尿普通培养结果细菌阳性率相对较低。结论:尿路感染菌株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治疗和预防应选择哌拉西林舒巴坦等敏感率相对较高的药物。留置尿管患者真菌感染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较高,及时更换尿管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尿管并发感染。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产气肠杆菌类所致尿路感染,容易出现肾周脓肿和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轮状病毒(RV)对肠道外感染所致的临床表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引起严重感染而导致各脏器功能受损,病情凶险.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迅速处理,因而显得格外重要.我院1999年11月至2000年2月,收治了11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有相当部分出现严重的肠道外症状,部分危及生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轮状病毒 (RV)肠道外感染的临床表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引起严重感染而导致各脏器功能受损 ,病情凶险。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迅速处理 ,因而显得格外重要。我院 1 999年 1 1月~ 2 0 0 0年 2月 ,收治了 1 1 3例轮状病毒肠炎 ,有相当部分出现严重的肠道外症状 ,部分危及生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 3例轮状病毒肠炎 ,男 71例 ,女4 2例。1~6个月 2 1例 ,6~1 2个月 5 4例 ,1 2个月以上的 38例 ,发病起至入院时间为 0 .5~ 7天 ,平均为3天。1 .2 肠道外临床表现1 .2 .1 心肌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患者45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疗效、预后等。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肺结核病史,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呈特征性改变,抗酸染色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低,影像学可见相应改变,抗痨治疗有效。本组临床治愈32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7例,死亡6例。结论: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炎及脑膜炎临床表现多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大,病程长,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转归的近期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例.选取54例患者为抗病毒治疗组,选取历史病例67例为对照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对照组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病死率、HBV-DNA水平、PT及肝功能结果.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15例(27.8%),对照组死亡32例(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患者治疗1个月时ALT、AST、TBIL、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HBV DN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抗病毒治疗组ALT、AST、TBIL、PT、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肝功能好转,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能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广东省江门地区布鲁菌病的发病特点、规律、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21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为本地区居民,在本地发病,6例为猪饲养职业人员,4例吃过烤羊肉串,2例吃过羊杂,其余9例传染途径不明确。21例患者均有发热,以中度热及高热为主,初诊均误诊,后经血培养检出布鲁菌阳性确诊,给予利福平、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联合治疗,2l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3个月正常。结论布鲁菌病在江门市除2001年外来1例,多年未见报道,且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或漏诊,临床医生应拓宽思路,对长期发热、经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要警惕,注意此病的鉴别诊断,血培养是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急性和慢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活动期和稳定期结核感染患者分别检测C-反应蛋白浓度、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ESR,分析C-反应蛋白在急性与慢性感染组间、各不同病原体感染组间的差异和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细菌感染组CR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细菌感染组和急性病毒感染组、急性结核感染组以及急性寄生虫感染组(P〈0.01);慢性细菌感染组CRP浓度高于其他慢性病原体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寄生虫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结核感染组CR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结核感染组(P〈0.05),但慢性结核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则CRP对指导急性细菌感染的诊断和尽早指导抗细菌感染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登革热的临床病程及诊治特点,为登革热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 年8 月~2013 年11 月期间我科收住的68 例登革热患者从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血白细胞下降等。治疗以对症支持的综合治疗为主,预后较好,本组临床治愈67 例,1 例重型登革热表现为持续高热、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对于持续高热伴有皮疹、肌肉关节痛、血白细胞下降等的患者应注意排查诊断登革热,登革病毒抗体阳性有助于确诊本病。治疗以对症支持、预防并发症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乙肝肝硬化(HBV-C)的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重点等.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8月确诊的失代偿期PBC患者16例作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此时段内16例失代偿期HBV-C患者比较分析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结果 失代偿期PBC组以GLB、ALP、GGT及D-BIL升高明显,发生胆汁淤积较失代偿期HBV-C组明显.失代偿期PBC组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较失代偿期HBV-C组明显.失代偿期HBV-C组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T延长更明显、PLT下降更明显.失代偿期PBC组自身免疫性指标常阳性.结论 失代偿期的原发性PBC治疗应该以激素为主,失代偿期的HBV-C患者治疗仍然应该以抗病毒为主.失代偿期的HBV-C的预后略好于P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