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SNI模型和CCI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8d内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疼痛阈值,并于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疼痛相关基因三磷酸环化水解酶1(GCH1)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大鼠术后未见疼痛敏感症状,SNI组和CCI组大鼠疼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SNI组疼痛阈值直至术后第28天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CI组痛阈值于术后第3天起才趋于稳定,术后21d开始痛敏症状有所缓解。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第14天SNI组和CCI组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第28天CCI组GCH1表达有所降低,与SNI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CCI模型,SNI模型是一种更敏感、更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共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66,n-HA/PA66)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取第3代BMSCs进行细胞表型鉴定;第3代BMSCs作为细胞实验对象,实验共分2组:Ad-BMP2-VEGF165为实验组和Ad-GFP为对照组;首先用不同感染复数感染BMSCs,并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 BMP2和h VEGF165的表达;其次将感染后的细胞接种到n-HA/PA66生物材料上,7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同时,7 d后消化收集贴附n-HA/PA66上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贴附生物材料细胞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以及3 d和7 d后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结果]第3代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99.82%)和CD44(94.14%),低表达CD14(3.11%)和CD34(0.34%);腺病毒感染后h BMP2和h VEGF165蛋白水平高表达;扫描电镜见感染细胞分布均匀,生长状态良好。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复合n-HA/PA66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OC和OPN表达和ALP活性均较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BMP2-VEGF165双基因腺病毒感染BMSCs后目的蛋白较高量表达,同时感染后BMSCs可以在n-HA/PA66进行良好的黏附、生长、增殖、矿化,Ad-BMP2-VEGF165双基因表达组织工程骨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报道1例电击伤致类心肌梗死样ST-T改变病例.电击伤后心电图ST-T改变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和(或)抬高以及T波低平.本研究认为,无论电击伤所涉及的电压如何,均应获得初始心电图以尽早发现相关异常,以利于后续对比.对于发现心电图异常的电击伤患者,应尽早进行心电监测,完善心肌酶谱和超声心动图的评估,密切观察心电变化,...  相似文献   
4.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痛,是由创伤或疾病致外周或中枢神经受损所引起的异常的疼痛状态。GCH1基因目前被公认为与神经痛相关的基因。本文就GCH1基因和神经源性疼痛以及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认为是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与软骨缺损中较为常用的种子细胞,在其基本操作过程中注意常见问题并及时避免,对后期细胞学及组织工程学实验很有意义。目的:通过作者实验操作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总结和分析,为初学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可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失误和易犯问题。方法:取16只幼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髂骨穿刺抽取骨髓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贴壁培养法体外筛选纯化细胞,并且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特点、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结果与结论:实验过程中前5只兔骨髓抽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经认真总结和分析,后11只兔骨髓抽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均获成功,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未发现细菌污染和细胞老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29、CD44抗原,而CD14、CD34抗原低表达,MTT测细胞生长曲线显示P3和P5增殖活性较高。尽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技术已较为成熟,但是如果操作过程中不注意细节问题,也将会导致实验困难重重或失败。严格执行常规操作步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高成功率,为后续相关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减压后脊髓病理与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 构建大鼠T9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30只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组:假手术对照组(5只)、慢性压迫组(5只)、减压组(20只),减压组分为减压后1周、2周、4周、6周,采用斜板试验,观察大鼠后肢功能;利用HE染色、NissⅠ染色和TUNEL染色方法,观察受压部位脊髓及临近上下节段的脊髓前角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现象.结果 慢性压迫组大鼠斜板试验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脊髓减压后第1周,斜板角度显著提高(P<0.01),随着时间延长后肢肌力逐渐增强;受压部位脊髓减压后早期病理变化无明显改变,减压后第2周细胞凋亡指数仍较高,为(24.31±4.73)%,与慢性压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近上下节段脊髓减压后早期病理恢复可见,细胞凋亡率于减压后1周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15.21±4.81)%和(16.21±3.98)%,以后继续降低.结论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减压后,其早期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主要因受压部位临近上下节段脊髓功能代偿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剂量浓度透明质酸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对其生长、旁分泌和过表达VEGF165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细胞生长曲线测定与细胞分泌VEGF165水平测定均分为4组:A组(DMEM/F12),B组(HA),C组(HA+Ad-VEGF165),D组(Ad-VEGF165),每组6个复孔。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和流式细胞术并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取第3代BMSCs做为实验对象,AdVEGF165转染BMSCs后和或与HA复合培养6 h,然后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曲线、VEGF165分泌水平变化。[结果]各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差异和变化;C组与D组细胞生长曲线OD值在第15 d均高于A组与B组;A组(34.52±2.13)与B组(34.90±1.78)均有较低水平的旁分泌VEGF165蛋白,而Ad-VEGF165转然后的C组(1 487.29±36.08)与D组(1 474.48±49.13)VEGF165分泌水平明显增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A组、B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剂量透明质酸钠对BMSCs生长、增殖、旁分泌及过表达VEGF165蛋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后,脊髓背角内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 (GTP cyclohydrolase 1,GCH1)基因的表达变化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产生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64只被随机分为CCI组和Sham组,每组32只.对CCI组大鼠行右侧坐骨神经结扎;建立CCI模型,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于术前1天及术后1、3、7、10、14、21、28天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并分别在术后3、7、14、28天职腰4~6段脊髓,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观察脊髓背角GCH1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CCI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后肢机械痛阈值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术后第1天开始疼痛阈值便明显降低,直至术后第28天,均低于术前水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CI组大鼠术后脊髓背角神经元GCH1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Sham组相比,术后各时间点GCH1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CCI组术后3天、7天、14天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痛觉过敏随脊髓背角内GCH1表达升高而增强,随其表达降低而减轻,可以认为GCH1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色谱等手段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水提部分中分离出一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确定其结构为2α,3α,19α,24-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该化合物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中药知母中的一个新皂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知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果得到1个化合物,鉴定为(5β,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呋甾-22-甲氧基-3β,26-二羟基-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结论该化合物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知母皂苷BⅤ(timosaponin B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