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全面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卫生革命路线,推动中西医结合,适应卫生革命和中医教学工作的急切需要,我院决定于今年上半年举办推拿、整骨、中医基础三个短期师资训练班。推拿师资训练班招收学员二十名,已于三月一日开课。全部教学时间约五个  相似文献   
2.
我院1例胃壁弥漫性增厚的病例,胃镜活检示非霍奇金淋巴瘤,现回顾分析胃超声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病理、生物学特性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4.
对肝癌和肝硬化患者各30例血清中唾液酸蛋白进行测定,以5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探讨唾液酸蛋白在肝癌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结果:肝癌组唾液酸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和肝硬化组;其阳性率在肝癌与肝硬化或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我们认为:血清唾液酸蛋白含量对肝癌的诊断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参考指标,尤其对肝癌与肝硬化的鉴别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自体瘤苗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免疫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出对照组、治疗组10例采用马利兰加瘤苗治疗,骨髓象、细胞、体液免疫、治疗效果及急性变等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应用瘤苗后血和至正常,骨髓象基本正常,体液及细胞免疫学指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提高(P〈0.01),随访生存良好(1~4年),迄禽无一例急性变。结论:自体瘤苗治疗关键在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特别是免疫指标,开辟了安全  相似文献   
6.
桂秀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782-2784
目的探讨碳酸钙联合阿法骨化醇、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糖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8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39例。常规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西格列汀治疗,联合组给予碳酸钙联合阿法骨化醇、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骨密度变化、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 PG和HAb1c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全髋和股骨颈骨密度均增高(P0.05),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TER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碳酸钙联合阿法骨化醇、西格列汀治疗能改善糖代谢及骨密度,综合疗效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利培酮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脑部血液流变学和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0月武汉市武东医院精神重症一科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活血化瘀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培酮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脑部血液流变学指标、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NHISS)评分及血清GDNF、5-HT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vs. 70.83%,χ2/P=7.318/0.007);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HAMD、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t(Z)/P=5.342/<0.001,4.328/<0.001,12.014/<0.001,11.270/<0.001,8.607/<0.001,8.520/<0.001];治疗后2...  相似文献   
8.
在30只大鼠实验中,用基膜或坐骨神经段桥接60根坐骨神经的缺损。术后15、30、60天,先后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收缩力,再生轴索通过率、直径,并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再生超微结构。术后60天,基膜桥接组和神经桥接组均有良好功能恢复,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差异均不显著。作者认为,基膜是一种良好的移植体,应能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外耳道腺的正常组织结构及年龄组间,雌雄动物间有无差异,以期为药物评价过程中药物对耳腺影响的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将20只同龄SD大鼠随即分为A和B两组,每组均雌雄各半,分别与12周和17周龄处死,取外耳道腺进行病理学分析。观察外耳道腺在不同年龄组间、雌雄组间有无区别。结果:A组动物雌雄组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B组动物雌雄动物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A组雌性动物与B组雌性动物间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A组雄性动物与B组雄性动物阃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结论:SD大鼠外耳道腺的组织结构在雌雄动物间及年龄在12周及17周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在进行药物对耳腺的影响的评价过程中12周龄和17周龄的受试大鼠所得到的结果应具备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