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插管时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代华  柴伟 《医学争鸣》2003,24(16):1499-1499
临床资料 ASA 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的普外科、胸外科患45(男21,女24)例,年龄20~60岁,体质量50~70kg.根据诱导时异丙酚用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术前均采用阿托品0.5mg,安定10mg im.患入室后即行桡动脉穿刺,采用惠普HP1205A监护仪持续监测ECG,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记录入室后5min时的HR,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6岁.主因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入院,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包块偶及到阴囊上部,无其它不适感.查体:见右腹股沟区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故以斜疝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精索中上段明显粗大,触之柔软,于近似疝囊壁处切开发现是肠壁,故怀疑是滑疝,缝合肠壁后在内环口处向上作长约3cm的切口入腹腔,明确为滑疝,且是盲肠壁组成疝囊的大部分,故先将组成疝囊的肠壁从精索上游离下来,将其完整地纳入腹腔.后用McVay方法行疝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人恢复良好,2年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尸体实验验证骨圣元化全膝关节置换术辅助系统(YUANHUA-TKA)的操作性能、精准性及安全性,以进一步优化系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6具单侧成年下肢尸体标本,实验前行CT三维扫描,然后使用YUANHUA-TKA 系统术前软件进行分割,获取股骨及胫骨三维模型,从而规划假体植入物型号以及截骨量和截骨角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时犬丘脑内各种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揭示氯胺酮麻醉中枢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技术,选取16只犬,每只犬分别于清醒状态和麻醉后(氯胺酮2 mg/kg,静脉输入)行MRS扫描,采集丘脑内兴奋区(BOI)波谱.分析测定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Gh)、γ-氨基丁酸(GABA)、胆碱类化合物(Cho)和肌酸(Cr)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清醒状态比较,静脉输入氯胺酮2 mg/ks后,丘脑区域NAA,Glu和Cho均明显降低(P<0.05);Cr,GABA在丘脑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氯胺酮麻醉对丘脑区域内NAA,Glu,Cho等神经递质均有影响,丘脑内递质的变化在氯胺酮的全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0 前言 脉搏氧饱和度仪监测 ,在防止全麻术后拔管时发生低氧血症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国内许多基层医院尤其是边远地区 ,由于限于条件 ,未把血氧的监测作为常规指标 ,而依然把血压、脉搏、通气量、意识、呛咳及咽反射等传统拔管指征作为依据 .其间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性究竟如何 ,我们采用单盲法进行了调查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 30 (男 2 2 ,女 8)例 ,年龄 33~ 6 1(平均 47)岁 ,体质量 (5 2± 10 ) kg,无心肺功能不全 ,ASA分级 - 级 .麻醉前用药安定 10 mg,阿托品 0 .5 mg im ;麻醉诱导用药为 :咪唑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术后并发脑梗死60例(脑梗死组),未合并脑梗死40例(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年龄、受伤时间、损伤程度和诊治资料。结果与非脑梗死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年龄较大、受伤时间较长、脑损伤程度较重、脑疝发生率高(P<0.05)。术后非脑梗死组的Bederson评分(1.48±0.34)分,脑凋亡细胞数(59±12)个,均低于脑梗死组的(2.79±0.28)分和(116±19)个(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后并发脑梗死与年龄、脑损伤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亳州市人民医院 2018年 5月收治的 1例右侧额筛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资料,包括其病史、影像学资料、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治疗经过。结果病人以头痛 1年余、伴右眼胀痛不适半年入院, CT影像诊断为右侧额窦、筛窦区异常密度灶 ?考虑偏良性病变,骨纤维结构发育不良可能,请结合临床;鼻中隔偏曲,双侧下鼻甲肥大。 MRI平扫 +增强影像诊断为右侧筛窦、额窦窦腔内及右侧眶上壁异常信号,考虑骨瘤,不除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或骨化纤维瘤,请结合临床;鼻中隔偏曲。行经鼻内镜联合右侧眉弓入路治疗,彻底切除鼻窦病变组织,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示(右侧额筛窦)镜检骨小梁不规则,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术后病人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采取经鼻腔及右侧眉弓联合径路,可以彻底切除鼻窦病灶,具有视野清晰、微创性、恢复快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对于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尚无统一认识。目的:探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19例。术前3天采用LMWH替代治疗。术后出现出血倾向时停用LMWH并输入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同时给予夹闭引流,患肢加压包扎等对症治疗。术后鼓励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拔出引流后离床活动,并辅以下肢静脉泵和下肢弹力袜治疗。术后7 d开始加用术前用量的华法林,术后10 d左右停用LMWH。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计算平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评价术后出血和血栓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30~520 ml,平均(347±81)ml;术后引流量为480~820 ml,平均(607±103)ml。19例患者术后INR平均值为2.16±0.43。术后无一例出现重度出血,11例出现轻度出血,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无一例出现血栓征象。结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使用LMWH替代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出现出血症状后及时停药、输入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以及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术侧肢体加压包扎、夹闭引流可及时有效控制出血。术后鼓励早期功能锻炼、应用下肢静脉泵和抗血栓袜可协助预防血栓行成,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改良分次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家兔肌腱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进行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出家兔髌腱组织,分别运用改良的分次酶消化法和酶消化后低密度稀释接种法进行分离、培养、传代,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并绘制两种方法的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鉴定仪检测肌腱干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的表达,取P3-P4代肌腱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并鉴定。结果  改良的分次酶消化法较酶消化后低密度稀释接种法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形态均一,杂质细胞少。分离出的肌腱干细胞表面抗原标志CD90、CD44呈阳性,而CD34、CD14呈阴性,证实之前分离的细胞为肌腱干细胞。鉴定出肌腱干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能力。结论  采用改良的分次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兔肌腱干细胞简单易行,肌腱干细胞生长及传代速度可观,活性良好,纯度较高。另外,肌腱干细胞的成功分离培养,也为肌腱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