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肠内营养三种不同灌注方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继  谈莉君  桑征  刘华 《上海护理》2012,12(4):44-45
目的:降低肠内营养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选择更有利于医院、家庭使用维护的肠内营养灌注方式。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将90例肠内营养患者随机分为间隙推注组、重力滴注组及持续微泵组各30 例,持续两周肠内营养,并对三组进行对比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间隙推注组采用一次性针管定时经鼻饲管推注肠内营养液,重力滴注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鼻饲管利用重力滴注肠内营养液,持续微泵组利用肠内营养泵匀速泵入肠内营养液。结果:1、间隙推注组与后两组比较, 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流、胃储留、堵管等不良反应发生明显高于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2、重力滴注组及持续微泵组之间各类不良反应及病人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重力滴注组及持续微泵组较间隙推注组明显降低鼻饲所致不良反应,有较好的优越性。而重力滴注肠内营养液且安全、操作简便,是更有易于医院、家庭使用维护的肠内营养灌注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全髋关节置换(THA)与双动股骨头置换(BFHR)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分为BFHR组与THA组,每组40例。BFHR组采取BFHR方案治疗,THA组采取TH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及随访3个月时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评估系统(WOMAC)评分。结果 BFHR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HA组,输血量、出血量低于TH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优良率、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均能够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较少,其中BFHR方案手术创伤较低,适合身体状况较差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3.
柳继 《护理学报》2008,15(2):46-47
目的改变供应室每月物品估计不足或物品囤积的状况,提出建立供应室客户服务与交流理念。通过实践探讨客户服务与交流在供应室物资管理上的效果。方法2006年7月起把客户服务与交流的物资管理新理念运用到供应室物资管理上,连续半年,最后从3个主要方面,即囤积或缺空额、科室满意率、结算耗时与2005年的同期进行对比。结果在结算方法相同的情况下,2006年7-12月供应室物资管理3个方面即囤积或缺空额、科室满意率、结算耗时有了明显改善,应用客户服务与交流后减少了物资囤积及缺空,提高了工作的满意度,节约了时间。结论客户服务与交流在供应室物资管理上效果显著,但随着医院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完善,客户服务与交流也应不断地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外侧与前方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130例。A组采用后外侧入路,B组采用前方入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前方入路行人工髋关节入路的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较为轻微,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008年以来我院对120例前后交叉韧带断裂进行韧带重建手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对其120例患者,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在关节镜下分别进行前交叉韧或后交叉韧带的重建手术,术后有计划的康复功能锻炼,术后9~24个月的定期随访。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手术是一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柳继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7-248
目的探究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再入院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骨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62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传统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再入院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均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67.74%)(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3例坐骨神经损伤,均自行恢复(3个月内),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再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再入院发生率为6.45%(2/31)。结论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未出现再入院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