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赵继先  柯昌巧 《河北医学》2016,(8):1271-1273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为 STEMI 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 STEMI 行溶栓治疗的患者96例进行分析,根据心肌梗死发病前48h 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将96例患者分为心肌缺血预适应组49例和无缺血预适应组47例,采用心脏超声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采用Elisa 法检测心肌酶和心肌损伤情况,以及对两组患者溶栓后随访4周,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前,缺血性预适应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无缺血预适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预适应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均短于无缺血预适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缺血性预适应组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对保护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以及降低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病人采用他汀类药物及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病人142例,均采用PCI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血清cTnⅠ、Mb、CK-MB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v WF和ET-1显著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病人SF-36总分、生理职能、精力、社会能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8.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对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病人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8例,两组患者均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吸氧、扩血管、调脂、抗凝等常规处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日1次,辛伐他汀10 mg,日1次,晚上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缓解程度,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有效率为82.2%,治疗组有效率为93.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酯甘油(TG)均有所降低,治疗组的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为明显(P0.05)。结论:在结合病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活血通络方联合西医舒血宁注射液及辛伐他汀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的症状,降低血清hs-CRP,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PCI术后LDL-C4.14mmol/L的AMI患者(高LDL-C组)和82例LDL-C≤4.14mmol/L的AMI患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检测结果差异,记录其术后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MI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高LDL-C组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分别为17.373、11.739、17.663,P均为0.000)。术后12个月内,高LDL-C组心律失常、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分别为8.679、13.583、4.428、4.428,P分别为0.003、0.000、0.035、0.03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与心律失常、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28、0.544、0.562,P均为0.000)。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可将其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可行性依据,为后续针对性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