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6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多因素反复损伤胃黏膜上皮,导致内在胃黏膜层变薄,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常伴有假幽门腺化生,大肠、小肠腺体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症状多为上腹隐痛、嗳气、反酸、胀满[1].随着疾病的进展,甚至有癌变可能[2]. 查安生,教授,主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病因和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 采用统一的临床观察表收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年龄、症状、病因和证型进行频数分析。 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以女性居多;发病年龄为16~80岁,以51~70岁年龄段为主;临床症状以上腹痛和上腹饱胀为主;病因以胆道系统病变和焦虑抑郁障碍为主;常见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证。 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多样化,主症繁多,应注重治疗胆道病变和抗焦虑治疗,中医治疗应注重健脾调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IM)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CAG伴IM的患者300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用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CAG伴IM患者以偏颇体质居多,尤其以气虚、气郁及湿热体质较常见。其中在性别发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段以中老年人较为多见。男性以湿热质较多见,其次为气虚质及气郁质。40~60岁的人群发生CAG伴IM的患者比较多(P<0.01)。不同肠化程度的CAG体质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轻、中度肠化的CAG体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肠化的CAG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重度肠化的CAG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IM患者体质Hp感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伴IM患者伴糜烂及胆汁反流的体质分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G伴IM患者以气虚质占比最多,其次为气郁质、湿热质。女性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则加用清热解毒药灌肠。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解毒药灌肠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胃冲剂联合西药对幽门螺杆菌初次根除失败患者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以健胃冲剂、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椽酸铋钾联合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疗程结束4周后,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结果试验组1例失访,31例完成随访,其中29例HP阴性;对照组2例失访,28例完成随访,其中20例HP阴性。根据意向处理分析(ITT),2组根除率分别为90.6%和66.67%;完成治疗分析(PP)根除率分别为93.5%和71.4%,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胃冲剂联合西药治疗是幽门螺杆菌初次根除失败后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尤松鑫治疗久咳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慢性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本病的具体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1]。治疗上,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存在副作用大、容易反复等缺点。一些临床研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的发病机制有免疫机制、凝血机制、肠黏膜屏障机制等。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干预研究已成为当今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用生白术和莱菔子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以重用生白术和莱菔子的理气润肠通便方药治疗4周,观察便秘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时间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总有效率为95.58%。结论重用生白术和莱菔子对功能性便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略论精室当为奇恒之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