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和保持.方法 对19例牙周炎导致前牙唇向移位,散开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结果 19例患者,疗程最长30个月,最短7个月,平均疗程15个月.治疗后均可达到关闭散在间隙,去除咬合创伤的效果.结论 牙周炎患者是完全可以接受,并且应该进行正畸治疗的,在矫治结束后若能进行永久保持,是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研究安氏Ⅰ类错畸形在拔牙(牙合)不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改变,并对两种矫治方法所致牙弓宽度改变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50例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 (牙合)例拔牙矫治,25例不拔牙矫治),记录矫治前后上下牙弓尖牙问和磨牙问牙弓宽度,分别采用配对t榆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内和组间的结果差异.结果 矫治前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患者上下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牙弓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矫治结束后两组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矫治组上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不拔牙矫治组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时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拔牙组上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比拔牙组显著.结论 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田畸形均会(牙合)牙弓前段宽度增加,拔牙矫治与不拔牙矫治均不会导致牙弓明显缩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曾患根尖周病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时机的选择。方法 选择42例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病例,比较不同处理组完成矫治时间的差异和不同组患牙根尖周病复发的情况。结果 四个不同时间组完成矫治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加载时机组均可见根尖周病的复发,复发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伴根尖周病变的患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开始加载的时间并无统一标准,检查X线影像和患牙临床症状仍是重点,但患者自身因素也是应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2002年以来我科门诊利用WFL-EⅢB型微波治疗仪治疗45例,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固定正畸中青少年依从性的情况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固定正畸青少年随机等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做正畸治疗的同时宣传教育口腔正畸知识并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及家长认识到认真执行医嘱的重要意义;对照组在正畸治疗的同时仅辅以口腔卫生方面的指导;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实验组在按预约复诊方面、矫治器损坏方面和口腔卫生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确保了矫治的顺利进行。结论医师在正畸治疗的各个阶段针对性地采用心理辅导,保持青少年正畸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龋齿是牙体组织脱钙、有机质分解、牙体解剖形态溶解破坏引起的口腔常见疾病.致病原因有机体内外多种因素[1].临床发现,牙釉质的钙化不良[2]和牙咬面裂、窝沟和点隙部位的龋齿发病率最高,前者多见于乳牙列期,而后者多见于年青恒牙.  相似文献   
7.
大庆市错颌畸形青少年第三磨牙牙胚发生发育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大庆市错颌畸形青少年第三磨牙的发生和发育情况,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为正畸拔牙及保持提供依据。方法对650名13~18岁青少年全牙列曲面断层片的第三磨牙牙胚的发生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三磨牙牙胚发生率为92.6%,男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全部病人中,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率以人数计为26.93%、以牙胚数计为15.9%;无论上颌还是下颌,第三磨牙牙胚缺失率与左右侧无关;上颌第三磨牙牙胚的缺失率明显大于下颌(P〈0.05);第三磨牙因萌出位置出现阻生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口腔健康(牙健康) 的具体标准是:牙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口腔健康的定义(牙健康) 是:牙、牙周组织、口腔临近部位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性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力矫治器产生静磁场对SD大鼠面颌肌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昆明医学院口腔医学研究所完成。将SD大鼠面颌肌细胞加载磁场强度为971.77mT的静磁场,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正常,细胞生长适应性良好;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质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糖原、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微丝均较发达。结论磁力矫治器模拟静磁场对细胞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无损伤,其可产生促进细胞生长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技术中的应用。方法在2006年6月~2007年9月对26例单纯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牙龈沟切开,面部皮肤微创切口,利用穿透器行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微创组)。随机选取2005年6月~2006年6月采用传统颌周切开法治疗的同类型的颌骨骨折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传统组)。两组手术的术者均由一名医生完成。结果微创组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经t检验,两组差异显著。术后并发症,传统组面部疤痕及面神经损伤明显高于微创组,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显著。两组术后骨折对位愈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穿颊器,面部皮肤微创下行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具有微创、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痊愈后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恢复面容,面部皮肤基本无疤痕,达到功能与美容双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