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RA)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G):胰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的方法建立大鼠SAP模型;正常对照(CG)组:处理方法同上,改推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ET-1受体拮抗剂治疗组(ET—RAG):SAP成模后6h腹腔内注射ET—RA,对照组与SAPG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24h后取标本,分别测定各组血浆淀粉酶(AML)、激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1(LDHl)、ET-1、TNF-α的变化。结果AML、CK—MB、CK、LDH-1、ET-1、TNF-α在SAPG及ET—RA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ET—RAG中以上指标的浓度亦显著低于SAPG(P〈0.05)。结论ET—RA对SAP时的心肌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1998年8月~2002年5月,使用日本01ympus CHF-T20型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病人共16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内镜逆行胆管取石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探讨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的微创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例患者术前经CT和MRCP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继发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1~4枚,大小为0.4~1.0cm。全组患者先行LC手术,术后1~3天患者肛门排气后行内镜逆行胆管取石,在B超引导下使用取石网篮取干净总胆管结石,取石后常规放置ENBD管,行鼻胆管造影明确胆总管无结石残留。结果全组2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造影均无结石残留。结论LC与内镜逆行胆管取石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传统开放手术有明显的优势,治疗效果确切,创伤性少。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14例报告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528300)林雍熙,陈小伍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由于早期缺乏特征性,以及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特点使本病早期诊断较困难,我院1987~1995年共收治1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放置鼻胆管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后一期缝合术与传统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疗效的对比。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126例胆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5例术中采用T管引流(T管组),61例采用鼻胆管引流(鼻胆管组),两组术后均经胆道造影证实通畅。结果鼻胆管组与T管组比较,后者术后拔管及胆汁引流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术后与引流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胆道外科术后采用鼻胆管引流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避免胆汁大量丢失,并发症少,避免了长期带T管的痛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引流方式。  相似文献   
6.
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7年世界上首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腹腔镜作为治疗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发展.1996年初,国际上兴起微型腹腔镜手术的研究,微型腹腔镜手术主要使用5mm直径以下的腹腔镜及器械,它是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在手术中的损伤而研制的[1,2].我院自1997年11月~1999年6月,应用微型腹腔镜技术完成胆囊切除15例,取得满意近期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应用Kugel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对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65 min,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 应用Kugel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无张力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直肠癌伴发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了26例结肠癌、直肠癌伴发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11例,误诊15例.26例手术,术后死亡5例,出现并发症12例.结论结肠癌、直肠癌伴发穿孔诊断困难,死亡率高,早期确诊合理的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结肠造口旁疝是与结肠造口有关的一种特殊的腹壁切口疝,发生率约10%。小的造口旁疝通常不用手术治疗,但是当巨大的造口旁疝影响日常生活、有嵌顿肠管坏死或穿孔的危险时,则需手术治疗。我科对1例直肠癌(Miles)术后的复发性巨大造口旁疝的患者采用造口易位、腹腔内修补术,术后病人出现腹腔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清D-乳酸盐与肠梗阻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青紫兰家兔动物实验模型数据确定血清D-乳酸盐浓度的变化是肠梗阻肠缺血早期血清学变化重要指标.方法 用健康的青紫兰家兔建立五个阶段的肠梗阻模型,分别测定五个阶段血清D-乳酸盐浓度,分别记录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每组实验结束时取梗阻的肠壁组织三块,分别用光镜检查.确立D-乳酸盐浓度与不同阶段肠梗阻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D-乳酸盐的浓度随肠梗阻的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五个阶段血清D-乳酸盐浓度统计学分析:A、B组间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B、C组间及C与D、E组间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D-乳酸盐浓度与不同阶段肠梗阻组织病理呈正相关性,血清D-乳酸盐浓度的变化是肠梗阻肠缺血早期血清学变化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