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丙型肝炎患者115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CV R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及球蛋白(GLB)水平,分析HCV RNA载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ALT、AST、G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男性患者ALT水平高于女性患者(P<0.05),ALB水平低于女性患者(P<0.05)。HCV RNA不同载量组的ALT、AST、G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CV RNA载量水平的升高,AST、ALT水平逐渐升高。结论丙型肝炎患者ALT、AST、ALB和GLB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HCV RNA载量患者AST、ALT、GLB水平也存在差异,故可将其作为评价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林翠荣 《吉林医学》2014,(23):5178-5179
目的:评价综合手段治理儿童弱视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120例(160眼)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综合疗法,随访5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岁治愈率显著高于6~8岁及9~11岁患儿(P<0.01);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临床治愈率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弱视类型患儿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弱视远期疗效与患儿年龄、弱视程度及弱视类型有关。年龄越小、弱势程度越低治愈率越高,屈光不正弱视治愈率高于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愈率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TN-I)、脂蛋白a(LP-a)、D二聚体指标,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冠心病患者228人,分为心肌梗死(AMI)组120人,不稳定心绞痛(UAP)组60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人,对照组50人。采用循环酶法测Hcy,胶乳浊度法测LP-a,免疫比浊法测D二聚体,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TN-I,免疫透射比浊法测Hs-CRP。结果冠心病患者的五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AMI组均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均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Hcy、Hs-CRP、TN-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cy、Hs-CRP、TN-I、LP-a、D二聚体对冠心病早期诊断分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2010年中段尿培养结果,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2010年尿培养阳性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中段尿培养标本共6227例,培养阳性菌株1188例,阳性率19.1%,其中细菌1063例,占17.1%,真菌125例,占2.O%。细菌阳性率2008年18.5%,2009年19.2%,2010年19.5%,成上升趋势。阳性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833例,占70.1%,革兰阳性球菌230例,占19.4%,真菌125例,占10.5%。细菌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577株(54.3%),屎肠球菌106株(10.0%),粪肠球菌57株(5.4%),肺炎克雷伯菌54株(5.1%),奇异变形杆菌51株(4.8%)。[结论]尿路感染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主导地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血糖(Glu)、血尿素氮(BUN)、白细胞(WBC)的指标,为临床判断病情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8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76例,同时收集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的指标。[结果]SAP组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P〈0.05,有意义。MAP组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P〉0.05,无意义。[结论]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可作为SAP早期观察指标,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了解不同年龄组ALT、GGT、UA、Glu、TC、TG的变化及与性别的关系,得出结论各项指标与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41—50岁男性,51—60岁女性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