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物理治疗合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CINⅠ级合并高危HPV阳性患者80例(2016年6月~2018年6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CINⅠ级治疗有效率、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HPV转阴率、治疗前后HPV病毒载量、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研究组CINⅠ级治疗有效率89.74%高于对照组71.79%(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研究组HPV转阴率66.67%、82.05%、92.31%高于对照组25.64%、43.59%、53.85%(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HPV病毒载量较少,血清IL-6、IL-2水平较低(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物理治疗CINⅠ级合并高危HPV阳性患者,可提高CINⅠ级治疗有效率,减少HPV病毒载量,减轻炎症反应,提高HPV转阴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达英-35联合生活方式调整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79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45例,给予达英-35联合生活方式调整治疗;对照组34例,单给予达英-35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殖内分泌和脂代谢等指标的变化及促排卵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生殖内分泌、脂代谢指标均有下降,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排卵率及受孕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英-35联合生活方式调整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和脂代谢情况,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受孕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程度与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近5年来产科分娩的足月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G6PD定量测定,对G6PD活性缺乏的患儿,按酶活性缺乏程度分组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①G6PD活性缺乏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血清胆红素测定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患儿组中,G6PD活性缺乏程度不同的3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6PD活性缺乏程度与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林杏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21-222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8例健康初产妇,分为观察组(会阴侧切)104例和对照组(剖宫产)104例,并分别于产前、产后6~8周给予问卷调查,对初产妇的盆底功能(尿失禁、大便失禁、盆底肌肉舒缩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妊娠后尿失禁发生率、大便失禁发生率上分别为1例对2例,1例对0例,在盆底左右两侧速度值上,都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活力值和功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会阴侧切与经剖宫产都会致初产妇盆底肌功能损伤,但两组产妇在尿失禁发生率以及大便失禁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产科相关因素可以影响产后盆底肌肉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官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妇产科就诊的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123例,随机分为3组,A组41例采用宫腔镜下输卯管插管注人甲氨蝶呤,B组41例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C组41例采用甲氨蝶呤肌注口服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并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疗效:A组与C组比较,P〈0.05;A组与B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血β-HCG水平:A组与B组比较,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附件包块:A组与B组比较,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输卵管通畅:A组与B组比较,P〈0.05;A组与C组比较,P〉0.05。结论在宫腔镜直视下患侧输卵管开口插管注入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确切、安全,治疗时间短,毒副作用小,远期疗效好。另外.该治疗方法不留手术瘢痕,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是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后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变化,并评价其在131I治疗后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发生的关系.方法 167例Graves病患者,于131I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18个月分别检测血清TPOAb、TGAb水平,将患者分为抗体阳性组(72例)及抗体阴性组(95例),比较各组患者甲减的发生率.根据早发甲减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早发甲减组(64例)及非早发甲减组(103例),比较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结果 131I治疗后18个月抗体阳性组甲减发生率为19.4%(14/72),抗体阴性组甲减发生率为7.4%(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TPOAb及TGAb阳性率最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TrPOAb及TGAb阳性率均降低,其中治疗后18个月TPOAb、TGAb阳性率明显降低[15.6%(26/167)、19.8%(3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甲减组TPOAb及TGAb水平明显高于非早发甲减组[(433.2±98.4)kU/L比(211.4±76.5) kU/L;(165.7±41.6) kU/L比(89.5±21.1) kU/L,P<0.01].结论 TPOAb及TGAb是131I治疗Graves病后致早发甲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131I治疗Graves病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早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6PD与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定量检测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的G6PD,调查G6PD缺陷患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将其与G6PD正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作比较。结果①3018名新生儿中,共诊断G6PD缺陷216名(7.16%),其中男性与女性G6PD缺陷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4.93,P<0.01)。②216名G6PD缺陷患儿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者49名(22.69%);506名G6PD正常的新生儿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者10名(1.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6.64,P<0.05)。③在216名G6PD缺陷患儿中,男性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χ~2=7.16,P<0.05)。结论新生儿G6PD缺陷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G6PD缺陷患儿中男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83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历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20μg/min)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UAER20~200μg/min),并对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SDM组与EDN组各指标的单因素分析中,患者病程(t=5.56)、BM(It=3.05)、HDL-C(t=7.25)、LDL-C(t=11.36)、HbA1(ct=14.12)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则有四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分别为病程(OR=1.110,95%CI1.033~1.178)、BM(IOR=1.103,95%CI1.023~1.324)、HDL-C(OR=1.203,95%CI1.027~1.279)及LDL-C(OR=1.873,95%CI1.194~3.210)。结论病程、肥胖、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危险因素,应早期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晚期血脂水平与围产结局。方法将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与同期正常妊娠的孕产妇做对比,对两组妊娠期孕产妇的晚期血脂水平与围产结局进行观察。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妊娠组晚期血脂水平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三酰甘油(TG)方面差异明显,在围产结局(胎儿窘迫、阴道炎、剖宫产、羊水过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围生期母婴安全的疾病,应该加强早起诊断,做好全面系统的母婴监测措施,以保证孕产妇晚期血脂水平的稳定和令人满意的嗣产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a-硫辛酸、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186名志愿者被纳入研究,包括健康对照组40例、单纯糖尿病组38例(DM组)、DNa-硫辛酸治疗组35例(DNA组)、DN缬沙坦治疗组40例(DNX组)、DN联合治疗组(DNAX组)33例,对纳入对象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物(AOPP)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分析比较DN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a-硫辛酸、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DM、DN组血清MDA(4.64±0.47、4.97±0.43)mol/ml、AOPP(45.28±5.99、70.80±12.40)μmol/L均显著升高,SOD(92.62±7.48、80.92±5.98)U/ml、T—AOC(8.17±0.94、7.19±0.73)U/ml均显著降低(p〈0.05),以DN组最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UAER与MDA、AOPP呈正相关,与SOD、T—AOC呈负相关;治疗后DN各组血清MDA、AOPP及UAE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SOD、T—AOC显著升高(P〈0.05),以DNAX组MDA(3.95±0.52)mol/ml、AOPP(61.79±11.08)umol/L、SOD(89.35±9.57)U/ml、T—AOC(7.95±0.77)U/ml变化最为显著。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人体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仅一硫辛酸联合缬沙坦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改善DN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