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临床各学科的重要基础,又与临床各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内科学所阐述的疾病诊断原则和临床思维方法,对临床各科的理论和实践均具有普遍性意义。内科学的学科特性及其在医学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内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1改革教学方法,模拟临床式教学传统的知识传授程序,遵循着从基础到临床,从病理病机到临床表现以至治疗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获得的首先是某一疾病的结论,然后按照严格的因果关系进行学习。而临床实际工作中则正好是一个相反的过程。病人…  相似文献   
2.
为培养适应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合格人才,笔者尝试组织本校1997级医专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收益匪浅。通过社区实践,学生对其专业特色有了进上步的理解,夯实了专业思想基础,培养和提高了学生为社区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问诊即病史采集。是通过询问的方法了解疾病的历史和现状。问诊既是认识疾病的开始,也是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尽管现代诊疗技术日新月异,但详细询问病史仍然是诊断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病史询问和记录并不如想像中那么轻而易举,这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中专卫校由于教学基地不足,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过程。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小于50%,而与恶性肿瘤相仿。2003年美国心脏病学院第52届科学年会上,心衰被 Braunwald 教授称为心脏病学最后一个重大战场,且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因此,心衰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近年来,基础学科的发展及一些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不但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且也使心衰治疗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就心衰治疗的现状概述如下。1 老三联疗法的再认识“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老三联疗法一直被认为是心衰的经典治疗。传统的观念认为心衰是一种心脏泵血不足导致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的综合征,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经历了数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CHF主要治疗药物为洋地黄类和利尿剂,嗣后是血管扩张剂加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老三联疗法。随着对CHF发病机制研究的日渐深入,纠治CHF已演变为目前的新七样:即强心、利尿、扩血管、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H)、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本综合国内外部分近期有关献。拟就上述七大类药物在CHF治疗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认为急性脑梗死发病48小时内血压增高是一种应激性反应,多不主张盲目降低血压,以避免脑灌注压下降,影响缺血半暗带的恢复,加重脑梗死。谨慎使用降压药是指在发病3天内一般不用抗高血压药,除非出现下列情况:①平均动脉压〉130mmHg或血压〉220/120mmHg;②出现梗死后出血;③合并高血压脑病;④合并夹层动脉瘤;⑤合并肾功能衰竭;⑥合并心脏衰竭;⑦需要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卒中单元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单元是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如病房内,由神经专科医师和专职的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康复师、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专业护理人员组成有机整体,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以改善其预后、提高疗效的卒中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利益—危险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星虹  林惠添 《临床荟萃》1990,5(9):390-392
近年来多个大型临床前瞻性试验结果提示:降压对降低卒中、左心衰、肾衰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有益,对冠心病却令人失望。从而使高血压治疗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过去认为高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充分降压,治疗效益与所用药物无关。然而,虽已明确降压治疗使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降低,但总死亡率、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均无明显下降甚至上升。对这矛盾的现象解释认为:可能某些降压药物引起的脂质和糖代射紊乱等可抵消控制血压的潜在益处,甚至致病作用超过降压的防护作用。因此,高血压病治疗应根据病人临床资料合理选药联用,力求减少治疗危险,获得最大降压效益,即为利益—危险比例概念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林星虹 《内科》2007,2(4):601-602
镁缺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研究人员掌握了最新的临床资料,正致力于提高镁的地位,并将其称为被遗忘的营养品。镁是细胞内第二种最丰富的正离子,而且无论是MgATP或游离Mg^2+均参与包括细胞内能量转换的各种反应,一切生长过程包括骨及细胞的形成,DNA及RNA的合成以及所有膜的结构亦均依赖镁。镁尚与神经、肌肉和心脏功能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是多数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过去二十几年中,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迅猛发展,溶栓药物和介入治疗等大大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然而,先进的治疗方法不能取代预防医学。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重点,仍然是已经确立的主要危险凶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乏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