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5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超导向经皮穿刺注射四环素治疗肾囊肿浙江省洞头县人民医院(325700)林加锋1989年7月至1992年10月作者采用B超导向经皮穿刺抽吸囊内液体后注入四环素溶液治疗肾囊肿24例28个囊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心肌梗死所致梗死样ST段抬高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方法:分析23例非心肌梗死所致梗死样ST段抬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T段抬高时是否伴心肌损害或坏死分为2组:①伴心肌损害或坏死的梗死样ST段抬高。②不伴心肌损害或坏死的梗死样ST段抬高。结果:梗死样ST段抬高有以下临床及心电学特征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1)伴心肌损害或坏死的梗死样ST段抬高:①心电图(ECG)呈坏死、损伤性改变显著而胸痛相对较轻,心肌酶升高相对不显著。②除心脏或纵隔肿瘤直接浸润心肌外,病理性Q波常呈一过性可逆性改变,经适当治疗一般在短期(3—7d)内消失。③病理性Q波与ST段抬高发生的导联“不吻合”,且不能用某支冠脉阻塞来解释麟改变。(2)不伴心肌损害或坏死的梗死样ST段抬高:①心肌酶谱及其同功酶、心肌肌钙蛋白均正常。②Blugada综合征有特征性EGG改变,即V1~V3导联ST段呈尖峰样抬高伴右束支传导阻滞。③早期复极综合征常伴左胸导联ST段凹面向上抬高及T波高尖。④脑血管疾病、心脏外压性肿瘤及各种原因所致短时间休克亦有各自的临床、ECG及影像学特征。结论:非心肌梗死所致梗死样ST段抬高存在不同的临床和心电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1989年6月至1994年3月对5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和常规方法加胸腔内注射异烟肼(H)、氟米松(DXM)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资料完整,符合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的5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1.1对照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7—63岁(31.2±10.8岁)。积液少量2例、中等量22例,大量4例;右胸16例,左胸12例;除1例为血性胸水外,其余均为草黄色渗出液;并发左、右上肺结核各1例。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呈巨R波型ST段抬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岳春  林加锋 《浙江医学》2008,30(2):178-179
巨R波型ST段抬高是心肌缺血时心电图表现的一种,在动物实验中较为常见,但在临床上尚属少见。其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也可见于不稳定型及变异型心绞痛、运动负荷试验、心房起搏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在严重脑挫伤、食物中毒及急性脑血管病等中也可见到。  相似文献   
5.
林加锋 《浙江医学》1998,20(5):286-287
笔者自1989年7月至1995年12月采用B超导向经皮穿刺注射四环素与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共45例53个囊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FCM检测58例老年高血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以探讨血小板活化在老年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祖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组(10μg·mL-1)及脂联素干预组(Ox-LDL10μg·mL-1加脂联素,浓度分别为1.25,2.5,5μg·mL-1),干预24h后采用细胞活力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脂联素可以改善Ox-LDL诱导氧化损伤的EPCs的活力,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脂联素对氧化损伤的EPCs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脂联素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祖细胞。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组(10 µg·mL-1)及脂联素干预组(Ox-LDL 10 µg·mL-1加脂联素,浓度分别为1.25,2.5,5 µg·mL-1),干预 24 h后采用细胞活力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取各组细胞上清液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 脂联素可以改善Ox-LDL诱导氧化损伤的EPCs的活力,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 脂联素对氧化损伤的EPCs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卓远  张文新  林加锋 《浙江医学》2017,39(7):529-534,538
目的探讨形态心电图标准在心室流出道(VOT)室性心律失常(VA)中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成功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以下简称消融治疗),并经三维标测或X线影像证实起源于左心流出道(LVOT)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PVC/VT)的心电图资料进行观察(观察组),使用系统抽样法选取同期成功行消融治疗的155例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的PVC/VT进行对照(对照组),再根据起源的位置不同将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左冠窦(LCS)组、右冠窦(RCS)组、左冠窦下(ILCS)组。观察各组V1、V2导联R波振幅及时限比值、胸导联移行指数、V2导联移行比、胸导联QRS波的移行情况,分析其对LVOT和RVOT及各亚组的PVC/VT鉴别价值,并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LVOT和RVOT的PVC/VT的V1、V2导联R波振幅以及R波时限比值及V2导联移行比、胸导联移行、胸前导联移行指数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LVOT亚组分析显示:(1)符合胸导联移行指数<0,在LCS组、ILCS组及RCS组分别为92.39%(85/92)、90.91%(30/33)、90.00%(27/30)。(2)符合V1导联的R波振幅比值≥0.3及时限比值≥0.5,在上述3组分别89.13%(82/92)、93.94%(31/33)、76.67%(23/30)。(3)符合V2导联的R波振幅比值≥0.3及时限比值≥0.5,在上述3组分别为88.04%(81/92)、93.94%(31/33)、90.00%(27/30)。(4)V2导联移行比>0.6,在上述3组分别为89.13%(82/92)、93.94%(31/33)、83.33%(25/30)。(5)PVC的胸导联移行在ILCS组有93.39%(31/33)在V1导联之前,其余亚组均在V1导联之后。(6)I导联QRS波形态LCS组及ILCS组以负向波为主呈rs/rS型,分别为78.26%(72/92)及81.81%(27/33),RCS组以正向波为主呈R或r型76.67%(23/30)。结论在VOTPVC/VT的形态心电图鉴别标准中,胸导联移行指数对于鉴别LVOT与RVOT起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应被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0.
异常J波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 8例异常J波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 ,其中特发性异常J波 1例 ,继发性异常J波 7例。其临床及心电图特征 :①两者的基础心率均不快 ,多数导联可见正向J波 (aVR除外 ) ,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当心率增快后J波振幅及宽度均明显降低 ;②继发性异常J波的波幅更大、分布更广泛 ,常伴有QT间期及ST段延长 ;③两者均易发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PVT ,可呈尖端扭转样 )及 /或心室颤动而猝死 ;④其心电图表现与Brugada综合征不同 ,后者仅V1~V3 导联ST段呈尖峰或驼峰样抬高 ,常伴有RBBB ,QT间期正常 ,PVT发作不呈尖端扭转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