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联合球囊血管成形(PTA)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94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吸栓前是否联合PTA分为PMT+PTA组(50例)和单纯PMT组(44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下腔静脉滤器取出及栓塞情况,治疗前后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症状性肺栓塞、腘窝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MT+PTA组平均血栓清除率较单纯PMT组高,吸栓时间较PMT组短(均P < 0.01),但两组间髂股静脉狭窄率、支架植入率及辅助导管直接溶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率分别为82.0%(41/50)和81.8%(3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血红蛋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MT+PTA组术后发生症状性肺栓塞1例(2.0%),腘窝穿刺点出血2例(4.0%);单纯PMT组未发现症状性肺栓塞者,腘窝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为4.5%(2/44),与PMT+P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T联合PTA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不仅缩短了吸栓时间、血栓清除效果更好,同时不增加肺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已经成为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首选术式。然而,此术式要求支架近端安全锚定区至少为15 mm,对于锚定区不足者,则通常需重建弓部分支血管以确保手术安全。在目前各种重建技术中,原位开窗技术因其较大程度的保留分支血管以及较低的内漏风险而应用最多。因此,本研究探讨Ankura主动脉覆膜支架进行原位开窗重建弓上分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47例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胸主动脉夹层38例,胸主动脉瘤6例,胸主动脉溃疡3例。根据术前CTA影像资料决定患者的开窗数目、开窗支架规格,术中利用穿刺针对Ankura主动脉覆膜支架进行原位开窗重建弓部分支,术后定期行主动脉CTA复查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手术成功,共植入Ankura胸主动脉覆膜支架47枚,Gore Viabahn覆膜支架51枚,Cordis Smart裸支架20枚。4例术中转烟囱支架植入,原位开窗成功率91.5%(43/47),包括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29例,左颈总动脉(LCCA)开窗+LSA栓塞1例,LSA开窗+左椎动脉烟囱1例,LSA开窗+左LCCA烟囱9例,LCCA+LSA开窗+无名动脉(IA)烟囱1例,LCCA开窗+IA烟囱+LSA栓塞2例。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60~300 min,平均(200±20)min,术中开窗时间18~45 min,平均(30±8)min;术后内漏(1型)3例,逆撕2例(1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后好转,1例死亡),脑梗死2例,截瘫0例。平均随访时间(28.4±14.7)个月,期间2例内漏在随访中消失,1例内漏未进一步增大予以观察随访中,未见开窗分支血管闭塞。结论 利用穿刺破膜技术对Ankura主动脉覆膜支架进行原位开窗重建分支血管是一种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关节突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阻滞加药物)和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眩晕起效时间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通过3~12个月的随访,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但阻滞加药物组症状与功能总体评分,眩晕症状改善的时间、程度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关节突阻滞治疗颈性眩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经皮机械血栓清除(PM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宁波市第二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因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行PMT联合支架植入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支架植入后血流通畅改善情况,术后随访通过Villalta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血栓后综合征发生情况,并行下肢超声或造影检查评估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70例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血流均明显改善,血栓Ⅲ级清除62例(88.6%),Ⅱ级清除5例(7.1%),Ⅰ级清除3例(4.3%)。吸栓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0±2.5)个月,64例(91.4%)患者支架通畅,9例(12.8%)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后综合征。结论: PMT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效果良好,中远期支架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5岁,因发现左颈部肿物10 d入院。查体见左颈部下颌角下方可触及大小约4 cm× 4 cm包块,周围无红肿,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尚可。患者入院后一周在全麻下行左颈动脉体瘤切除+左颈外动脉结扎+左颈内动脉覆膜支架重建+迷走神经分离术(图1)。术中瘤体粘连颈动脉分叉明显,阻断并结扎左颈外动脉,待瘤腔内血供减少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鞘同轴技术在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例ASMAE患者,入院前行肠系膜上动脉(SMA)血管CT造影(CTA)检查明确诊断,结合症状体征及影像表现排除无明显肠缺血坏死后,急诊采用双鞘同轴技术行腔内介入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站式复合手术治疗慢性复杂性颈动脉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复杂性颈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数字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确诊并评估病变血管累及情况,其中左颈动脉病变4例,右颈动脉病变2例。术中根据具体病变决定是否取栓、放置脑保护伞、转流管、补片等操作。术后门诊随访,利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颈动脉再通率为83.3%(5/6),共植入支架12枚(11枚为裸支架,1枚为覆膜支架)。其中成功开通闭塞病变5例,再通失败1例。5例再通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未出现脑卒中,复查颈动脉支架通畅,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平均mRS评分术前3.4分,术后2.0分)。结论对于慢性复杂性颈动脉闭塞病变,可尝试采取一站式复合手术,短期随访显示可行性较好;但术前须经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