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手术后远期肛门直肠功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97例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患者,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及肛门直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对患者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Altman分型、肿瘤体积和术中残余肿瘤体积与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恢复相关(P<0.05),而性别、血清AFP水平、肿瘤性状和病理类型与肛门直肠功能障碍不相关(P>0.05);在Altman分型Ⅱ型和Ⅲ型的新生儿中,术后出现肛门直肠功能障碍和未发现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者比较,畸胎瘤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型新生儿中上述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直肠功能的恢复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前对Altman分类、肿瘤体积和肿瘤位置关系的准确预判,可有效避免肿瘤生长、瘤体对盆底、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及神经的压迫和侵犯,也可避免术中对重要组织脏器的损伤,并预防终末器官损害,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脏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1例转移性肾脏滑膜肉瘤患者的资料,女,49岁,因突发右腰腹部剧烈疼痛18h入院。B超及CT检查发现右肾上极囊实性占位,直径约12cm,考虑右肾肿瘤破裂出血,肾动脉栓塞后在全麻下行经腹腔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上极肿物与周围脏器粘连,右肾静脉未见瘤栓,切除整个右肾及肿物。结果:肿物标本大体观:肾门偏上可见一12.8cm×11.2cm囊壁,囊内充满灰白色、鱼肉状组织;光镜下肿瘤由丰富的单向梭形细胞组成,未见上皮分化成份,肿瘤细胞成束状或片状排列,瘤细胞中等大小,较肥胖,细胞界线不清,核呈卵圆形或杆状,可见核仁,有大量核分裂象,伴发大量出血坏死;免疫组化:EMA(+),Vimentin(+),Inhinbin-α(+),CD99(+),Bcl-2(+);CK、CGA、Nse、Desmin、CD117、CD34均阴性。支持肾脏滑膜肉瘤。结合患者滑膜肉瘤多次手术史及曾通过RT-PCR方法检测出SYT-SSX融合基因mRNA表达,诊断为转移性肾滑膜肉瘤。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2个月死于癌转移。结论:转移性肾脏滑膜肉瘤极为罕见,高度恶性,预后极差。术前确诊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既往病史,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必要时可行分子生物学诊断。治疗上首选外科手术,术后需辅助进一步化疗或放疗。  相似文献   
3.
1985年1月至12月,我院共收小儿急性中毒22例,占问期住院人数的1.8%。男16例,女6例。年龄最小1月,最大12岁。有2例死亡。22例中常用药物中毒17例(77.3%),农药中毒3例(13.6%),霉变甘蔗中毒1例(4.5%)其他1例。药物中毒中误服5例,如咳必清、百喘朋,氨茶硷、冬眠灵、安定等,多为存放不当被小儿误服。用药过量10例中,有8例为医源性的,其中7例为胃复安过量而诱发锥体外系综合征:头后仰、双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从本地三级医院收集的9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碳青霉烯酶抑制法(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CIM)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PCR法确定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耐药基因型。结果93株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株47株(耐药率为50.5%),耐碳青霉烯类56株(耐药率为60.2%)。以亚胺培南为底物的碳青霉烯酶抑制法检出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55株,检出率为98.1%(55/56)。在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中,TEM-1基因、PER-1基因、OXA-23基因、Ⅰ型整合子基因、adeB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0%、42.9%、80.4%、73.2%、64.3%,其余耐药基因均未检出。结论碳青霉烯酶抑制法快速、简便,可以作为常规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的表型检测方法;目前本地OXA-23和TEM-1型碳青霉烯酶以及Ⅰ型整合子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和对碳青霉烯酶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导致小肠、结肠发生以肠黏膜甚至肠壁深层弥散性或局限性坏死为特征的疾病。活产儿中的发病率为0.1%~0.5%,病死率达10%~50%[1]。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呕吐、血便、精神差、拒乳,伴或不伴有体温变化,腹部平片可见患儿肠管扩张、肠壁积气或门静脉积气等,严重者可发展为肠穿孔、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存活的患儿可能遗留如肠狭窄、短肠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6.
玉米赤霉烯酮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研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制玉米赤霉烯酮ELISA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用以检测食品中抗玉米赤霉烯酮(ZEN)。方法在ZEN单克隆抗体基础上,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试剂盒的各项指标。结果试剂盒最低检出浓度为1n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200ng/ml,回归方程为^Y=0·99-0·40X(R2=0·99);抗体对ZEN50%的抑制浓度为16·3ng/ml;对玉米和小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6·5%和95·5%,变异系数分别是13·2%和10·9%;试剂盒4℃保质期超过6个月;对参试真菌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实验室内的变异系数小于15%,实验室间变异系数小于20%;用本法与HPLC法同时检测美国维康公司玉米赤霉烯酮盲样,结果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且两种检测方法无差别。结论该试剂盒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具有快速、灵敏、稳定、专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杨福江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824-1826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以下简称ZEN)是由禾谷镰刀菌和黄色镰刀菌等产生的真菌毒索,可引起动物(猪最敏感)和人的雌激素过多综合征,还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基因毒性及可疑致癌性等。ZEN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麦等粮谷类作物。为了控制ZEN对人和动物产生的危害,至2003年止,已有19个国家制订了食品中ZEN限量标准,JECFA和欧盟分别制定了最大允许摄入量值(ADI)。为保护我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健康,应尽快制定出风险评估基础上的ZEN的限量标准,风险评估的基础是污染调查,要使污染调查数据更具说服力,则建立稳定、可靠的检测方法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恶性淋巴瘤(PMLB)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ML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讨论其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检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PMLB(弥漫性大B细胞型)。术后给予R-CHOP方案化疗4个疗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已存活6个月,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PMLB是一种罕见的膀胱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PMLB的最佳治疗方式及预后尚不明确,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手术治疗的综合治疗临床应用较广泛。针对局部晚期或高恶性度的肿瘤,单纯化疗通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而提高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为睾丸间质细胞瘤,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1例直接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诊断为睾丸间质细胞瘤,其中1例精索残端及周围脂肪组织可见肿瘤细胞,精索静脉可见肿瘤浸润。术后分别随访24和6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睾丸间质细胞瘤临床罕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确诊仍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外科手术是睾丸间质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15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和随访结果。结果病理证实黏液腺癌7例,腺癌6例,黏液腺癌伴尿路上皮细胞癌1例,小细胞内分泌癌1例。依据 Sheldon分期标准,Ⅱ期1例,ⅢA 期9例,ⅢB 期4例,ⅢC 期1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14例,其中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12例获随访,失访3例,随访时间3~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例小细胞内分泌癌患者接受 MEP 方案化疗,于术后3个月死于全身骨转移;1例术后1年复发,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并接受联合化疗及盆腔放疗,于术后1.5年死于远处转移;1例术后15个月和2年复发,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于术后3年死于盆腔转移;2例分别于术后8个月和术后3年死于远处转移;7例随访至今,未出现复发及转移。1年生存率为83.3%(10/12),5年生存率为37.5%(3/8)。结论脐尿管癌是一种少见的高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隐匿,预后极差。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为治疗脐尿管癌的主要术式。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对肿瘤预后判断及辅助治疗选择有一定临床意义。根据病理及复发情况,可行化疗或积极补救性手术,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