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潜在可切除胃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科收治的进展期及局部晚期潜在可切除胃癌患者31例,予以改良DCF方案(mDCF)化疗2~4个周期,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获CR1例,PR15例,SD10例,PD5例,临床有效率为51.61%,疾病控制率为83.86%。手术切除率为64.52%(20/31),其中R0切除率为45.16%(14/31),R1切除率为12.90%(4/31),R2切除率为6.45%(2/31)。姑息性手术7例(22.58%)。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2/2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轻度肝功能损害,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及恢复。结论改良DCF方案应用于潜在可切除胃癌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较好,该疗法可使肿瘤降期,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骨折术后由于切口疼痛、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以及术前使用阿托品,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痉挛而导致尿潴留,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后支配膀胱的骶神经被阻滞后恢复较晚,往往会发生尿潴留[1].临床直接解除尿潴留的方法是导尿,但导尿术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增加尿路感染的几率,因此一般先选择诱导排尿的方法解决.为了快速诱导病人排尿,护理人员在传统诱导排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电吹风往病人膀胱区及外阴周围吹暖风,刺激病人产生尿意并排尿,同时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治疗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6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2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手术治疗,设为观察组;28例仅接受TME手术,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M分期、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切缘无癌细胞(R0)切除率、保肛率、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新辅助放化疗后TNM分期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1.960,P=0.000);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CA19-9、CA242、CA724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76、8.716、9.420、6.512,均P<0.01)。观察组R0切除率(89.28%vs 60.71%,χ2=6.095,P=0.014)及保肛率(75.00%vs 32.14%,χ2=10.338,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7.14%vs 28.57%,χ2=4.383,P=0.036)及远处转移率(21.43%vs 46.43%,χ2=3.903,P=0.04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手术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骨折术后由于切口疼痛、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以及术前使用阿托品,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痉挛而导致尿潴留,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后支配膀胱的骶神经被阻滞后恢复较晚,往往会发生尿潴留。临床直接解除尿潴留的方法是导尿,但导尿术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增加尿路感染的几率,因此一般先选择诱导排尿的方法解决。为了快速诱导病人排尿,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提出的“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胃癌是一类干细胞疾病。胃癌干细胞(gastric cancer stem cells,GCSCs)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治疗及预后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胃癌干细胞学说、胃癌干细胞的来源、分子信号调控机制及针对胃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程序式健康教育应用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以提高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两个时间段住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便秘发生,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P〈0.05)。结论: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便秘的健康教育中,应用护理程序可明显提高预防便秘的效果,减少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关键解剖标志、手术层面及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念等认识的深入,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手术技术日益成熟,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逐步规范。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规范淋巴结清扫范围、寻找正确解剖平面以及减少术中并发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头尾侧联合手术入路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期进一步提高该手术的疗效与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肿瘤外科12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术中采用头尾侧联合入路(观察组),52例采用传统中间入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10.9 min vs.150.9 min,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5.5 mL vs.50.8 mL,P<0.05),但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手术标本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行亚组分析显示,无论在肥胖或肿瘤位于结肠肝曲的患者中,观察组除了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外,术后排气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头尾侧联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随着腹腔镜设备广泛普及和器械不断改进,加之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及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可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胃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探讨其手术指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于我院胃肠外科行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的40例胃癌合并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效果并用Log-rank检验及Cox风险比例模型分别对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R0切除30例,R1切除10例,无R2切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 (6/40),无术后大出血及死亡病例。1年、2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7.5% (15/40)、10.0% (4/40)、0,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病理类型、原发胃癌侵犯浆膜、胃周淋巴结转移、血管癌栓、神经侵犯、转移灶分布、转移灶直径、肝转移类型、肝切除方式和手术根治程度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胃癌侵犯浆膜、血管癌栓、神经侵犯、转移灶直径和手术根治程度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原发胃癌未侵犯浆膜、无血管癌栓、无神经侵犯、肝转移灶直径<5 cm和R0切除者可能是胃癌肝转移行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术的受益人群,亦可能是较佳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