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冯云  杨湛斐 《河北医学》2006,12(5):453-454
目的:分析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假阳性存在因素及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使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科欣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的培养基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培养检测,同时也对念珠菌进行培养。结果:460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阳性100例,阴性360例,肺炎支原体阳性率21.5%,在100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中再进行念珠菌培养,结果念珠菌有33例阳性,阴性67例,念珠菌阳性率为33%。经卡方检验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对肺炎支原体进行培养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应同时进行念珠菌培养,为临床尽快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给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湛斐  曾成林 《河北医药》2005,27(4):272-273
目的检测支原体在人类泌尿生殖系的感染率及耐药性.方法采用解脲脲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分离培养、鉴定、计数和药敏试剂盒,对1 200例临床病人的泌尿生殖系样本,进行Uu与Mh培养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Uu与Mh的感染率46.5%.女性感染率为58.3%,男性感染率为30%,二者差异显著P<0.0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支原体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和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0.0%、62.2%、24.7%、19.0%.结论支原体感染已成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出现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胱抑素C(CysC)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18例HIE患儿(HIE组)和55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于出生后48h内抽取静脉血标本,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清CysC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IE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和CysC血清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脑损伤程度不同的HIE患儿血清cTnI、Mb、CK—MB、CysC浓度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度高于中度,中度高于轻度,轻度HIE患儿Mb、CK—MB、CysC血清浓度高于对照组。结论HIE患儿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CysC的浓度与脑损伤严重度有紧密联系,脑损伤越重,心肌损伤标志物和CysC的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4.
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分析化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699例尿液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标本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75.59%,其中大肠埃希菌占60.33%;革兰阳性球菌占24.41%,其中肠球菌属占15.67%;真菌占1.3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0.6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庆大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喹诺酮类耐药率为41.45%~73.6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60.10%。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比例有所增加,这些病原菌耐药性高,尤其对氨苄西林、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等耐药性高,应注意根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粪便潜血的定量方法.方法 利用四甲联苯胺(TMB),双氧水对粪便混合后,离心取上清液做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做了探讨.用5mg/L和40mg/L的Hb液,分别测定20次.结果 批内CV分别为2.5%和3.7%,批间CV分别为3.4%和4.8%,线性范围为0.5mg/L~60mg/L.浓度过高可稀释后测定.结论 粪便潜血的定量测定对患者消化道出血量的判定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检测对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06例病程小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和β2—MG浓度进行检测,并与血清肌(Scr)、尿素氮(BUN)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CysC、β2—MG、Scr、BUN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ysC与β2-M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Scr、BUN的阳性率(P〈0.05)。结论血清CysC和β2-MG均可作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杨湛斐  曾成林 《河北医药》2005,27(6):424-425
目的探讨骨折创伤后机体的凝血活性变化及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创伤骨科手术患者60例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前、术后4d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与对照组结果比较。结果观察组FG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术后24h为最高[(5.46±1.13)gL]。围术期PT、AP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骨折创伤后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G)水平增高,标志着机体凝血活性的增强,提示创伤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