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6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耳病是一类表现为听力损失、耳鸣及眩晕的常见疾病。双耳听力损失可导致终生残疾,不仅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长期以来引起听力损失、耳鸣及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常见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30例耳漏伴听力下降患者,包括慢性单纯性中耳炎12例、粘连性中耳炎5例、鼓室硬化6例、中耳胆脂瘤7例。均行耳内镜下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根据病变情况行病变清除、外耳道重建、听骨链重建、鼓膜成形等。观察患者鼓膜愈合率、干耳率、听力效果等。结果 28例患者鼓膜修复良好,愈合率93.3%,2例遗留小穿孔,经搔刮穿孔边缘后愈合,均达到干耳。术前平均气导(52.41±19.89)dB,术后(38.11±18.36)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221,P =0.000);术前平均骨导(19.93±16.31)dB,术后(20.21±16.22)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623,P =0.014);术前平均气骨导差(32.49±10.74)dB,术后(17.81±9.42)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730,P =0.000)。对不同疾病分组,各组间术前的平均气导、骨导及气骨导差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术后平均气导、骨导及气骨导差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例患者保留鼓索神经21例,占70%;术后面瘫0例;术后眩晕3例,均为轻度;术后骨导明显提高者0例。结论 耳内镜手术适应证广,适应于各种中耳疾病,总体效果满意。耳内镜下手术具有微创、美观等特点,去除骨质较少,易于重建修复。耳内镜下外耳道、中耳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带蒂颞肌瓣转移填塞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后骨质缺损术腔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6例(耳)经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术腔的处理,采用带蒂颞肌瓣转移填塞切除后骨质缺损术腔8耳,采用腹部游离脂肪填塞缺损术腔8耳.结果 8耳采用带血管蒂颞肌瓣均未出现脑脊液耳漏,8耳采用腹部游离脂肪填塞者1耳出现脑脊液耳漏,经加压包扎及降低颅内压后脑脊液漏愈合.全部病例均未出现颅内感染,两组在手术时间,头部伤口加压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无显著差别,但颞肌瓣组在同一手术野操作,较为方便.结论 带蒂颞肌瓣血供好、手术操作容易、不影响头部美观,是经迷路径路听神经瘤切除后缺损术腔的较好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5.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眼震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HSC-BPPV患者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仪分析其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法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①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27例,其中19例接受Barbecue翻滚疗法,或结合强迫侧卧体位疗法,8例不适于翻滚或体位维持困难者接受AspreUa法治疗;②水平背地性眼震16例,其中自行或采用Gufoni疗法后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12例,方向不能转换4例,采用Barbecue翻滚和(或)强迫侧卧体位疗法.1周后随访总有效率为72.1%,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1.4%.结论:HSC-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耳石位于半规管的不同部位及不同发病机制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外伤性面瘫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纯手术治疗,B组手术+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面瘫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恢复情况A组中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B组中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面瘫比单纯手术更有效,可明显提高面瘫恢复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行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型术的效果。方法:对在我科确诊为鼻咽癌放疗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9例患者9耳进行手术治疗研究,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为6~14年(平均9年),术前接受的放射剂量为68~75Gy。所有患耳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开放乳突根治或完璧乳突根治术,同时行鼓室成型,其中3例行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型;6例行完璧乳突根治+鼓室成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7耳鼓膜完整(占77.8%),2耳在术后3个月出现鼓膜再穿孔,但耳流脓、耳闷塞感明显较术前减少。PTA(0.5 kHz, 1 kHz, 2 kHz)和A-B Gap分别由术前的90.5 dB和45.8 dB 改善至术后6个月的62.3 dB和25.5 dB。结论:大多数鼻咽癌放疗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可采取手术改善症状,放疗引起的慢性中耳炎不是鼓室成型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胃穿孔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方法以我院136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如文中所述的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32例痊愈出院,4例死亡。死亡患者均为老年,原因为术后失血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出血。另外,有4例患者出现了吻合口梗阻、4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均在护理人员采取应对性措施后消除并痊愈出院。结论全面、科学的护理同样在促进胃穿孔手术患者痊愈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对各项操作技巧进行熟练掌握,从而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对不同类型鼓室硬化病例中应用不同术式行手术治疗的听力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76耳)不同类型鼓室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分别行纯音测听检查,分别取0.5、1.0、2.0及4.0 kHz平均值作为平均纯音听阈. 结果 76耳术后3个月随访气骨导差为(24.52±8.37)dB,与术前(43.41±11.66) dB比较,t=9.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后听力随访的气骨导差为(29.43±11.36) dB,与术前比较,t=7.6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3个月比较,t=1.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听力随访的气骨导差为(30.43±9.33)dB,与术前比较,t=6.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3个月比较,t=1.3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手术治疗鼓室硬化在术后短期可取得良好疗效,长期疗效稍下降,远期随访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随时间推移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变化,研究长期耳鸣对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随访3年以上的30例主观性耳鸣患者初诊时和3年后复诊时的临床表现、耳鸣心理声学特征等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中,初复诊时均以左侧耳鸣最多见,为12例(40%),三年后复诊时有1例由右侧耳鸣转变为双侧耳鸣。初诊时耳鸣主调多为高频,复诊时耳鸣主调发生变化的有8例,占26.67%,其中,主调频率降低1例,升高6例,1例由初诊时的200Hz纯音复诊时变得无法匹配。复诊时患者500~4 000Hz的平均听阈与初诊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耳鸣主调所在频率的平均听阈复诊时较初诊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复诊时耳鸣主调相邻的正、负1倍频程频率平均听阈无明显变化(P>0.05)。复诊时30例总体耳鸣响度较初诊时降低(P<0.05),其中,响度不变者2例,变大者3例,变小者25例;复诊时总体的烦躁级别较初诊时减轻(P<0.05),其中,烦燥级别不变8例,减轻18例,加重4例;THI分级不变12例,降低12例,升高6例,总体THI分级无变化。初、复诊时Feldman曲线均主要以汇聚型为主,间距型和重叠型次之,后效抑制阳性率也以汇聚型曲线最高。结论随着耳鸣病程的延长,患者耳鸣的响度较前变小,烦躁级别较前减轻,耳鸣可成为代偿性耳鸣,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减轻;耳鸣主调频率的听力损失可加重,耳鸣主调频率会出现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