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薇  杨柳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1A):3062-3062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前S1抗原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前S1抗原,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不同两对半模式血清HBV—DNA阳性率不同,检出率以HBsAg(+)和/或HBeAg(+)、抗-HBc(+)组最高;共检出前S1抗原阳性血清65例,其中HBV—DNA检出率为82%。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有较好相关性;FQ—PCR检测可更准确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向斑点杂交法(RDB)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作为宫颈癌筛查手段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23个HPV基因型别低危型:(HPV6、11、42、43、45)和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MM4)。结果683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196例,检出率为28.69%,低危型占30.10%、高危型占54.04%、二型和二型以上混合感染占17.85%。结论持续的HPV感染与宫颈疾病的演变有关,反向斑点杂交法能较好地检出HPV感染的基因型,为临床提供较有价值实验资料,对宫颈病筛查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西柳州地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及检出率。方法采用膜反向杂交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用gap-PCR法检测三种常见α地贫缺失基因型:东南亚型缺失(--SEA)、右侧缺失(-α^3.7)、左侧缺失(-α^4.2)。结果153例β地贫中检测出30名α地贫,检出率为19.61%。均为轻型β地贫复合α地贫,其中β地贫杂合子复合--SEA/αα占90.00%,β地贫杂合子复合-α^3.7/αα占3.33%,β地贫杂合子复合-α^4.2/αα占6.67%。结论广西柳州地区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率高。--SEA/αα是本地区β地贫杂合子检出的主要复合α地贫基因型。准确诊断β地贫合并α地贫双重杂合子对正确进行遗传咨询,搞好优生优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一直在威胁人们的健康,在已建立的实验诊断技术检测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肝炎后仍有约.10%~20%的肝炎患者原因不明。1997年底,日本学者Nishzaova T首先报道,从一例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型与肝炎相关病毒基因N22,暂命名为TT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初步研究表明TTV主要经血液传播。为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情况,探索其传播途径,我们采用巢式PCR方法对自然人群、  相似文献   
5.
基因芯片技术在HPV分型检测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柳光  蒋利君  李卓园 《广西医学》2005,27(8):1163-116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新途径及基因芯片技术在HPV分型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运用HPV基因芯片对55例尖锐湿疣患者疣体标本和35例女性体检分泌物标本进行3种低危型(HPV6,11和42)和15种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检测,用以评估该方法的阳性率;其次从55例瘤体标本中随机抽取阳性、阴性标本各2例作基因测序,用以评估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在55例尖锐湿疣标本中,HPV阳性53例,阳性率96.36%(HPV单一型感染37例,两种及两种以上亚型合并感染16例,有2例为五种混合型感染属广西首次报告);在35例体检分泌物标本中HPV阳性3例,阳性率8.57%。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检测HPV,具有自动化、通量大、准确率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临床HPV病毒感染及女性宫颈癌预防体检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6470例HBV感染者血清学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HB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已开发了不少的检测方法。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乙肝“两对半”检测 ,仍是HBV感染诊断和病程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本地区为HBV感染高发区 ,为了解被HBV感染后的血清学标记模式 ,我们对1999年度“两对半”的检测情况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统计1999年1~12月在我科检测乙肝“两对半” ,凡1(HBsAg)、2(HBsAb)、3(HBeAg)、4(HBeAb)、5(HBcAb)和6(HBcAb -IgM)血清标志物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均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仪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应用。方法:采用FQ-PCR法,对超高倍显微仪检测143例CT/UU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FQ-PCR检测,CT阳性率26.57%(38/143),UU阳性率40.56%(58/143);CT、UU两者阳性率9.79%(14/143)。结论:柳州地区妇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CT、UU合并感染者占有一定的比例,FQ-PCR和超高倍显微仪检测CT、UU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但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巢薇  杨柳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1):3062-3062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前S1抗原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前S1抗原,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不同两对半模式血清HBV-DNA阳性率不同,检出率以HBsAg(+)和/或HBeAg(+)、抗-HBc(+)组最高;共检出前S1抗原阳性血清65例,其中HBV-DNA检出率为82%。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HBV-DNA有较好相关性;FQ-PCR检测可更准确反映HBV感染及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荧光探针定量PCR检测生殖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采用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93例临床诊断为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检测。结果:检出56例HSVⅡ阳性,阳性率60.22%。结论:FQ-PCR在检测生殖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快捷、特异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