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索BD Influx流式细胞仪分选细胞亚群的调试参数和最佳设定条件。方法:使用两种质控试剂Rainbow Beads和Accudrop Beads作为实验材料,对BD Influx流式细胞仪的针孔、液流、荧光通道、前向角散射光信号、液滴频率、振幅和液滴延迟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使用型号为100μm的喷嘴,在液流聚焦清楚、液柱打入废液收集管的正中央、荧光光斑进入针孔中央且最亮、前向角散射(FSC)光光斑进入针孔中央且最亮、断点最高、液流分叉呈稳定的亮点、振幅为5.20±1.00以及液滴延迟为35.20±2.00等最佳设定条件下,其细胞样本分选纯度可达99%,工作效率可达95%。结论:流式细胞仪分选参数条件的设定,可为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细胞提供快速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开源软件ImageJ在显微图像细胞计数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ImageJ软件对荧光染料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的悬浮细胞和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5,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显微图像处理软件对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及吞噬功能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使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用PE荧光标记后与FITC标记的酵母聚糖颗粒(Zymosan)混匀,置于转盘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多通道时间序列成像。使用Volocity和Image J分析中性粒细胞的运动及吞噬相关参数,包括形态变化、运动轨迹、伪足振荡、结合吞噬指数,得出时间序列下各项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中性粒细胞在受到Zymosan诱导后趋化作用明显,大部分细胞在短时间内发生极性化,在40分钟内能快速结合Zymosan,行使吞噬功能。结论:使用显微成像技术结合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可准确、定量地分析中性粒细胞运动及吞噬功能,直观快速地对中性粒细胞的生理学状态进行初步评估。通过这项技术,得到正常生理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对Zymosan的快速响应情况,为今后中性粒细胞相关功能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构建动态心电图仿真算法,用于模拟临床上各种心电波形,心率可无级调节。基于该算法建立理论波形的快速演示和分析平台.可适用于心电图教学。方法:将一个完整的心电周期按照不同特性分4段处理,包括P波、PR段、QT波、TP段。建立P波、QT波数据库,再建立反映心率与PR段、TP段长度变化关系的算法,将该算法与心电图诊断原则相结合,建立仿真心电波形数学模型,利用C++语言编制动态链接数据库及界面。结果:将仿真波形与临床实测波形进行比对.证明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结论:基于此方法编制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模块对心电图的临床诊断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用于开发心电图相关教学软件及设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高灵敏图像处理软件Volocity分析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动态相互作用。方法:将磁珠分选后的CD3+T细胞和流式细胞仪分选后CD11c+MHCⅡ+的树突状细胞进行荧光标记,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二维和三维水平成像后,使用Volocity软件分析两种细胞的动态相互作用。结果:使用Volocity软件分析了视野内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形态、接触体积和运动轨迹的变化趋势,统计了细胞接触时间,并比较手动分析和软件分析细胞运动轨迹的差异,显示两种细胞在30 min内发生了明显接触,促进后续免疫反应发生。结论:使用Volocity系统分析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动态相互作用,建立了两种细胞动态相互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BD FACSAriaIII流式细胞仪在应用中出现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为在科研工作中正确使用该仪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12-2013年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平台BD FACSAriaIII流式细胞仪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和需要由厂商工程师现场解决的故障进行统计,总结出高发故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结果:通过对BD FACSAriaIII流式细胞仪的故障进行分析,为高通量流式细胞分选仪的正确使用提供指导,提高仪器运行的稳定性。结论:正确的使用和良好的维护有助于保证BD FACSAriaIII流式细胞仪的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血管微环境在MLL-AF9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移植实验构建未照射MLL-AF9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利用half-bone免疫染色方法和双光子共聚焦多层多通道多视野成像技术,获取骨髓血管、骨内膜和巨核细胞的图像数据;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解剖部位白血病细胞的特性。结果:在MLL-AF9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早期阶段,白血病细胞在股骨干骺端的比例显著高于骨干处;进一步检测凋亡、增殖特性发现,股骨干骺端处的白血病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低于骨干区,且细胞增殖(S/G2/M期)也明显比骨干区活跃,提示不同解剖部位处白血病细胞的这些特性可能与不同的骨髓微环境有关。3种主要骨髓微环境成分(血管内皮细胞、骨内膜、巨核细胞)的图像数据显示:股骨干骺端和骨干处的血管分布不同;进一步比较白血病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骨内膜、巨核细胞的空间距离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与血管的空间距离更近,提示血管在白血病发病早期阶段中有重要作用。葡萄糖摄取实验和细胞内ROS检测表明,血管的作用与营养代谢途径无相关性。结论:血管微环境在白血病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通过运输营养物质和清除代谢废物途径,可能与血管周的细胞因子或血管的其它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