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组织蛋白酶D(Cath-D)、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宫颈鳞癌诊断及预测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SCCAg和Cath- D水平,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A125。收集2009年1月30日-2012年4月1日宫颈鳞癌患者(ⅠA2~ⅡA期)60例为研究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IN组)60例为对照组1;慢性宫颈炎组60例为对照组2。研究组在术前检测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分析血清SCCAg、Cath-D、CA125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转移及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鳞癌组手术前的SCCAg、Cath-D和CA125水平分别为(1.41±0.26)ng/ml、(19.14±1.52)ng/L和(17.42±0.90)u/ml,明显高于CIN组和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0.005、0.000、0.000、0.000和0.000);SCCAg、Cath-D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肿瘤体积、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宫旁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有不同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125水平变化与宫颈癌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应用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CCAg、Cath-D和CA125诊断宫颈鳞癌的临界值分别为1.03 ng/ml、13.58 ng/L和8.16 u/ml,预测转移临界值分别为3.21 ng/ml、21.20 ng/L和12.45 u/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4、0.905和0.718。结论  血清SCCAg和Cath-D水平对宫颈鳞癌的诊断、临床分期、预判复发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SCCAg、Cath-D和CA125 3项指标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预测宫颈鳞癌转移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甲状腺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spindle cell tumor with thymus-likes differentiation,SETTLE)是一类罕见的伴胸腺或第三腮囊相关分化的甲状腺恶性肿瘤。1991年Chan等[1]首先报道了1例发生于颈部的伴有胸腺或第三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CM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低值标本检测的相关性分析及应用价值,为临床对梅毒的诊治提供更加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CMIA法及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收集低值血清标本(S/CO值1~8)525例,再用TPPA法进行检测。根据S/CO值将标本分为3组:A组(s/co1.00~2.99);B组(s/co3~5.99);C组(S/CO 6.00~8.00),比较各组CMIA法、ELISA法与TPPA法的符合率。结果 A~C组CMIA法与TPPA符合率分别为30.3%、68.6%、96.6%,ELISA法与TPPA法符合率分别为10.6%、31.9%、72.6%。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MIA及ELISA方法检测梅毒抗体测定值(S/CO)低值样本时,尤其是CMIA法测定值(S/CO)为1~5.99的样本,ELISA法测定值(S/CO)为1~7.99的样本,应与TPPA方法联合检测复检验证尤为必要,以减少假阳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两种方法与TPPA法比较,CMIA法符合率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定量检测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促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4例腹腔血患者β-HCG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异位妊娠者腹腔血β-HCG水平[(3916.4±197.1)IU/L]显著高于静脉血β-HCG [(809.4+78.8)IU/L],有统计学意义(t=15.28,P<0.01);与正常妊娠者静脉血β-HCG[(1287.3±455.3)IU/L]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t=10.21,P<0.01);其阳性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对异位妊娠并有腹腔出血的患者,采用腹腔血检测β-HCG水平诊断异位妊娠,简便、快速、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01~2005年的尿沉渣形态学检查室间质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参评单位从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图片上辨认细胞或其它有形成分并回报结果。结果5 y 49幅图中共误认8图,误认率14.6%,分别是上皮细胞4次、管型1次、结晶1次、白细胞1次、癌细胞1次误认;误认原因为人为因素4次、技术因素3次、人员素质1次。结论尿沉渣有形成分十分复杂且变化多样,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增强责任心,减少错、漏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控制内分泌科常见多发的多药耐药菌流行的影响,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 对我院内分泌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分析,对比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的多药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009年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36例,感染率为0.88%;2010年内分泌科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24例,感染率为0.57%.2009年多重耐药菌感染36例,其中泌尿道感染22例,占61.11%;2010年多药耐药菌感染24例,泌尿道依然为多发部位,共发生18例感染,占75%.2009、2010年内分泌科多药耐药菌的标本源为尿液、痰液、血液及分泌物,从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以ESBL+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55.56%和66.67%.结论 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内分泌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流行和爆发,为临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建立遵义地区部分健康人群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的参考区间。方法按美国国家临床生化协会(NACB)指南中关于甲状腺疾病诊断的筛选要求,筛选得到2016年1月~2016年12月遵义地区5409名健康体检人群,其中男3080例、女2329例,年龄16~93岁。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ADVIA Centaur XP型全自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受检者空腹血清FT3、FT4、TSH值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之间上述各指标水平。结果男性健康体检人群组FT3、FT4、TSH参考区间分别为(3.8~6.1)pmol/L、(12.9~22.2)pmol/L、(0.759~4.509)mIU/L,女性健康体检人群组FT3、FT4、TSH参考区间分别为(3.9~6.1)pmol/L、(12.8~22.2)pmol/L(0.813~4.476)mIU/L,FT3、FT4、TSH男女之间比较(t1=0.7285、t2=1.2381、t3=1.0308,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遵义地区部分健康人群FT3、FT4、TSH正常参考区间为遵义地区FT3、FT4、TSH水平提供了基础数据,有利于本地区甲状腺疾病的正确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与骨密度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20例甲亢患者及8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腰椎L2~4骨密度(BMD),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IGF-1水平.结果 甲亢组IGF-1、FT3和FT4水平明显升高,BMD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IGF-1与呈FT4正相关(P<0.05)、与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和IGF-1在甲状腺的免疫调节过程及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碘缺乏病是指自然环境缺碘而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表现的一组疾病。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式,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早产、死产、先天性畸形等。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受害人口最多的疾病,各国防治经验表明,食用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病最易坚持、最安全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为全面、准确了解遵义县食用碘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