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和患者呼吸与定向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介入时机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晚期(发病3 d以上)行介入栓塞治疗,研究组则在早期(发病3 d以内)行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患者呼吸和定向力的影响。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介入栓塞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栀子水提取物、环烯醚萜总苷、京尼平苷、西红花总苷对链脲佐菌素致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成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分别灌胃栀子水提取物组(2g/kg)、环烯醚萜苷组(0.03g/kg)、京尼平苷(0.003g/kg),西红花总苷(0.02g/kg,)、二甲双胍组(0.25 g/kg)。连续给药4周。观测:①一般状况,如毛发、体重、尿量等;②测定血糖;③测定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④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栀子各给药组大鼠体重有所增加,大便成形,小便较多。其中西红花苷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24h尿量明显减少(P<0.05)。各给药组血糖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栀子水提物组(P<0.05)和京尼平苷组(P<0.01)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相较于模型对照组大鼠有所下降,而栀子水提物组(P<0.05)、环烯醚萜苷组(P<0.O5)和京尼平苷组(P<0.01)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栀子水提物、西红花苷(P<0.05)和京尼平苷(P<0.01)能明显降低高糖高脂大鼠的胆固醇水平,栀子水提物(P<0.05)、京尼平苷(P<0.05)和西红花苷(P<0.01)能明显降低高糖高脂大鼠的甘油三酯,栀子水提物和西红花苷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西红花苷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结论:栀子各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和高血脂,其中栀子水提物为其降糖降脂的有效部位,京尼平苷对降低血清胰岛素,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和降低血脂都有明显疗效,而西红花苷降低血脂的效果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围绕医院挂号就诊环节,重构医疗支付流程,将银行与医院搭建的"银医一卡通"应用平台与杭州市民卡"智慧医疗"平台相结合,改善了病人就医流程,分担了医院收费窗口压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先诊疗后结算,为医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烤瓷牙龈缘黑线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烤瓷牙龈缘产生黑线的临床及技工两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修复体边缘不密合,烤瓷冠边缘瓷层厚度不足,镍铬合金的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烤瓷冠肩台宽度制备不足和制备深度不足等。并探讨各因素相应的临床及技工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癔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多数是在受精神因素刺激后发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常常可类似多种疾病,故有人又称其为“疾病模仿家”,临床上各科均可遇到,口腔科也有其常见表现形式。笔者对发生在口腔科的癔症患者临床表现及诱发因素作了回顾性总结,分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vitapex糊剂作为一种优良的根管充填材料在牙髓病治疗中疗效肯定,但临床上主要作为一种半永久性充填材料广泛应用于乳牙根尖周炎的治疗,年轻恒牙的根尖诱导成形术及部分瘘管型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治疗中。由于牙齿磨耗及邻接关系的变化,老年人磨牙患牙髓病日渐增多,老年人牙髓病的治疗方式有传统干髓治疗和根管治疗,前者要选择适应症且长期疗效欠佳,后者操作复杂,特别是在行牙胶尖根充时由于后磨牙根管视野欠佳,根管较细小弯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及其两个截短体(HBx1 ~ 101、HBx43~ 154)与损伤DNA结合蛋白(DDB)1在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质粒瞬时转染HepG2细胞,72 h后分别提取细胞总蛋白质和总RNA,通过Western blot分析验证DDB1蛋白表达,逆转录实时定量PCR在基因的mRNA水平观察HBx蛋白及其截短体对DDB1蛋白表达的影响.提取转染72 h后细胞胞质DNA,收集细胞的培养上清液,通过实时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细胞胞质HBV DNA复制及培养上清液中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表达水平,从而观察HBx蛋白及其两个截短体与DDB1对HBV复制的影响.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 在有HBV复制的HepG2细胞中,缺失HBx转染组细胞中DDB1蛋白在mRNA水平明显下降(相对表达水平为野生型转染组的52.74%±8.95%,t=9.143,P<0.05),胞质DNA的复制及培养上清液中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野生型转染组的55.49%±1.19%、48.05%±2.90%、46.22%±2.20%,P值均<0.05).共转染HBx N-端截短体HBx43~54后细胞中DDB1蛋白mRNA水平恢复到野生型水平,且能使缺失HBx蛋白的HepG2细胞中胞质HBV DNA的复制及培养上清液中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的表达恢复到野生型水平.但共转染HBx C-端截短体HBx1 ~ 101的细胞中DDB1蛋白在mRNA水平较野生组明显下降(相对表达水平为野生型转染组的59.95%±9.09%,t=7.629,P<0.05),且不能使转染缺失HBx蛋白的HepG2细胞中胞质HBVDNA的复制及培养上清液中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的表达恢复到野生型水平(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野生型转染组的62.53%±0.67%、63.13%±2.14%、55.40%±0.99%,P值均<0.05).并且各转染组DDB1蛋白mRNA水平变化与胞质HBV DNA复制和培养上清液中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表达水平是一致的.结论 C-端53个氨基酸及DDB1蛋白对于HBV野生型水平的复制是需要的,而N-端42个氨基酸对于HBV复制水平无明显影响.C-端53个氨基酸对HBV复制的影响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DDB1蛋白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荆芥挥发油对急性胸膜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为其祛风散寒之功效与治疗表证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胸腔注射角叉菜胶制备大鼠急性胸膜炎模型,荆芥挥发油(0.4、0.2 mL·kg-1)于致炎前后1小时分别灌胃给药1次,造模后5小时处死大鼠,测定胸腔渗出液体积,进行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蛋白质含量测定来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测定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IL-1)与肿瘤坏死因子(TNF-d)含量以及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来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荆芥挥发油对模型大鼠胸腔炎性渗出液体积有降低趋势,能显著降低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与蛋白质含量;能显著降低渗出液中炎症介质PGE2、IL-1与TNF-α含量,同时对模型大鼠肺组织中MDA的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表现出降低MPO含量的趋势.结论:荆芥挥发油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急性胸膜炎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沐足联合自血疗法与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对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9月—2022年9月就诊于河源市中医院的120例足癣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各30例。A组采用重楼参柏洗剂联合自血疗法+盐酸特比萘芬乳膏,B组采用重楼参柏洗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C组采用自血疗法+盐酸特比萘芬乳膏,D组仅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四组均治疗30 d。比较四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真菌镜检变化、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四组治疗前及治疗15 d、30 d临床症状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四组治疗15 d、30 d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A组、B组、C组治疗15 d、30 d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A组治疗15 d、30 d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真菌学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真菌清除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荆防散抗炎、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荆防散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实验观察荆防散对急性炎症的影响;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小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观察荆防散的抗过敏作用。结果:荆防散5、2.5、1.25g/kg能显著抑制动物的急性炎症反应和大、小鼠的PCA反应。结论:荆防散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是其功效与临床应用的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