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方法对南京明基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7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期组(胆囊炎发作≤72h)与延期组(胆囊炎发作〉72h)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92.4±23.1)min,明显短于延期组(122.0±31.8)rain(t=-4.564,P=0.000);术中出血量中位数20ml(10-100m1),明显少于延期组中位出血量40ml(10~200m1)(Z=-2.557,P=0.011);术后住院时间(4.5±1.5)d,明显短于延期组(5.6±2.8)d(t=-2.122,P=0.037);早期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2.6%(1/38),与延期组12.1%(4/33)无统计学差异(,=1.264,P:0.261)。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急诊行Lc最好在发病72h内进行,并把握好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SD大鼠不同小肠段对血糖控制改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将20只SD大鼠按数字表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6只,B组和C组各7只.测各大鼠体质量及尾部静脉血空腹血糖.手术探查小肠全长度,并将其分为三等分,用7b丝线结扎每段肠管的两端,保留正常的肠系膜血液循环.A组向近侧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B组向中间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C组向远侧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注射量均为1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分别测定注射葡萄糖后2 min、15 min、45 min、75 min、120 min尾部静脉血血糖.结果 手术过程中有3只大鼠死亡,A组1只死于失血量过多,B组1只死于麻醉药物中毒(麻醉药物注入血管),C组1只大鼠死于空气栓塞,手术存活率为85%.三组SD大鼠空腹血糖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85±1.26) mmol/L vs (7.76 ± 2.19) mmol/L vs (7.83 ± 1.82) mmol/L, P>0.05].术后2 min B组与A组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90±1.51) mmol/L vs (10.56±1.47) mmol/L, P>0.05];而C组[(7.78±1.56) mmol/L]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min、45 min、75 min、120 min血糖比较,B组均低于A组,C组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向不同段SD大鼠小肠注射葡萄糖的研究结果发现,近段小肠控制血糖效果最差,中间段小肠次之,远段小肠效果最好.从本实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越是靠近末端的小肠,越是有控制血糖水平的能力.不同肠段对血糖控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胃肠道激素分泌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术后48 h、72 h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出血少、恢复快、手术安全、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85例阑尾炎患者,其中148例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OA组),137例采用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L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等方面均优于OA组,(P<0.05);LA组手术时间略高于O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OA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费用较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治疗阑尾炎,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性,45岁.因“反复腹部疼痛5月余”入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上腹部及右中腹明显,呈持续性隐痛,无其他伴随症状,持续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入院后查体:上腹部有轻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指标均无异常发现.腹部超声(见图1):腹腔内脐右侧见范围约63 mm×43 mm无回声,形态尚规则,内见分隔光带回声,与胰腺、右肾无明显相关,提示腹腔囊性包块,考虑来自肠系膜.腹部CT(见图2)提示腹腔内囊性占位,考虑为肠系膜囊肿可能.初步诊断为腹腔内囊肿,疑似肠系膜囊肿.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见图3)小肠系膜根部可及一约直径6 cm包块,色黄,质地软,包块无向外浸润表现;囊内充满乳糜色液体,遂行单纯囊肿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淋巴管瘤(或称乳糜囊肿)(见图4).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周后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表现.  相似文献   
6.
肠内免疫营养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是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标准肠内营养组和肠内免疫营养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方面均有可比性.术中空肠造口,术后按125.52 kJ/(kg·d)给予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连续应用10天以上.标准肠内营养组给予标准肠内营养剂,肠内免疫营养组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剂(Supportan).分别于手术前2天,术后第4和第14天检测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L-6水平.结果:①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②术后第14天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术后第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1).与术前2天相比,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的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而在标准肠内营养组则无显著性差异.④术后第14天时,肠内免疫营养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后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调理急性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自1935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手术成为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根治术之后,PD手术一直面临着经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Local resection,LR)的挑战,虽然PD手术的死亡率已降低至5%以下,但其术后并发症仍高达40%[1],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虽然有研究认为高龄并不增加PD手术的并发症[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