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90%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原因通过胃镜和结肠镜可以得到明确诊断,但仍有5%~10%的消化道出血经上述检查而不能明确病因,这被称之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隐匿性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大多位于小肠,由于小肠冗长、迂曲、活动度大,缺乏方便、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定性、定位诊断比较困难.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盲区。有时患者由于诊治周期长.不得不进行盲目的手术剖腹探查。近年来文献表明多层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较高空间分辨率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同时观察肠壁内外情况等优点,结合小肠阴性造影剂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肺囊肿是肺撕裂伤引起的一种创伤性肺内假性囊肿,临床上较少见,易发生误诊。常规采用摄胸部X线平片进行创伤性肺囊肿诊断的文献报道已有较多,但采用CT检查进行诊断的报道却并不多见。笔者收集本院经CT检查证实的创伤性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对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12例1,2-DCE中毒性脑病患者的CT、MR影像学表现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CT表现: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广泛性对称性密度减低,边缘模糊,皮髓质分界不清,脑回肿胀,脑沟变浅;两侧苍白球、内囊后肢、外囊及丘脑密度减低,脑干肿胀,密度减低,周围脑池受压变窄;两侧小脑齿状核斑片状密度减低。MR表现:两侧大脑皮层下弓形白质纤维区广泛性对称性"U"形T1WI低信号、T2WI、T2-FLAIR高信号,伴脑回变窄、脑沟变浅或消失,未见累及半卵圆中心区;两侧豆状核、外囊、小脑齿状核也呈条片状、小片状T1WI低信号、T2WI、T2-FLAIR高信号影。DWI序列上述病变区呈明显高信号,边界较清,ADC呈低信号。 结论 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病具有特定的发病环境和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症状,MR检查比CT能更敏感地反映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水肿类型及严重程度,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临床及时、准确诊断中毒性脑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9例经手术或临床明确诊断的肠梗阻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5例行三维后处理重建.由2位高年资放射医师用盲法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根据CT图像上"移行带"区肠壁的厚度、密度和强化程度,肠管管腔和肠系膜区的形态和密度改变,结合病史,分析肠梗阻的病因.结果 CT提示病因诊断46例,占94%,包括肠粘连13例、肿瘤11例、疝4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胆石2例、胃石2例、结肠内容物阻塞4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和阑尾炎阑尾脓肿3例.病因诊断不明或误诊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肠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EG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23例X线摄片,12例CT和5例MRI扫描检查。结果23例中累及单个椎体19例,多个椎体4例,共28个椎体,包括颈椎6个,胸椎13个,腰椎9个。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发现23个病变椎体,漏诊5个,准确诊断19个,3个误诊为结核,1个误诊为缺血性坏死。主要表现为椎体变扁,前后径增大,椎间隙正常或稍增宽,其中5例椎旁有软组织肿块,3例脊柱局部后突畸形。CT扫描示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椎弓破坏。MRI示破坏椎体在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2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及椎间隙稍增宽。结论 X线平片是EG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能明确诊断大部分病例,CT和MRI对于观察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附件受累情况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 CT,MSCT)的不断发展,使用薄层扫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获取的血管影像,在许多临床应用中可以与传统的血管造影成像相媲美,甚至略胜一筹。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腹部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对腹部大血管本身病变的诊断和评价.而已经逐渐扩展到中小血管。本次研究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消化道肿瘤56例,分析其MSCTA表现,探讨MSCTA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张水充盈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及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32例经胃镜确诊或提示胃癌的患者于术前2周内低张水充盈胃腔后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MSCT的检查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低张水充盈胃腔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能发现和准确定位所有的进展期胃癌。MSCT检查对胃癌TNM分期总的准确率分别为84.4%(27/32)、84.4%(27/32)、93.8%(30/32)。结论低张水充盈MSCT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及TNM分期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对儿童轻型颅脑损伤微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儿童轻型颅脑损伤行常规MR和SWI检查,双盲法比较常规MR序列和SWI序列对轻型颅脑损伤微出血灶检出的差异。结果28例中,MR常规序列检出微出血灶14例(5000%),SWI序列检出微出血灶20倒(71.43%),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出血灶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处,单发病灶14侈4,多发6例,3例见内板下条线状硬膜下血肿。结论SWI较常规MRI能更敏感地显示微出血灶,避免部分病灶的漏诊,建议作为儿童轻型颅脑损伤检查常规序列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