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503-5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黏附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NC组、IL-1β组、IL-1β+anti-miR-con组及IL-1β+anti-miR-503-5p组。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黏附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检测HUVECs增殖、黏附、凋亡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IL-1β组HUVECs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细胞黏附数、凋亡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1)。与IL-1β+anti-miR-con组比较,IL-1β+anti-miR-503-5p组HUVECs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细胞黏附数、凋亡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 0.01)。结论抑制miR-503-5p表达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黏附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和V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罪犯病变的腔内影像学表现、对比介入治疗策略的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单中心病例回顾性研究。通过对2016年10月至2020年7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OCT检查的6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诊断分为NSTE-ACS组(46例)和STEMI组(2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OCT结果的相关数据、介入治疗策略的差异、住院药物治疗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平均随访时间为777 d,观察终点为随访期间的MACCEs,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和新发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结果 与STEMI组相比,NSTE-ACS组患者的年龄较大[(57.3±9.7)岁比(48.5±13.9)岁,t=2.719,P=0.01],女性比例较高(28.3%比4.3%,χ2=4.044,P=0.04),合并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较多(45.7%比17.4%,χ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94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两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n=790)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158);组内再根据PCI治疗指导方式不同分为冠状动脉造影(CAG)组(n=822)和OCT组(n=126)。对比NSTEMI组与UAP组病变特征,同时比较CAG组和OCT组一般资料、支架置入情况、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NSTEMI组病变狭窄程度高于UAP组,易损斑块多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G组与OCT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AG组支架小梁内膜覆盖率、最小支架面积分别为(88.45±6.51)%、(4.23±1.12) m2,明显低于OCT组[(92.74±7.18)%、(4.62±1.05) 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
5.
<正>患者男,34岁。因"突发胸痛4h"入院。持续不缓解,伴大汗、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吸烟史15年,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心电图:Ⅰ、avL、V2-6导联ST段抬高0.6~1.7mV,T波高尖(图1a)。在外院及急诊室共发作两次室颤,均经除颤后心电监护示恢复窦性心律。诊断: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分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予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口服,行急诊介入治疗。常规右侧桡动脉穿刺成功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基础组按照给予常规规范治疗,在此基础上,尼可地尔组加用尼可地尔口服,曲美他嗪组给予曲美他嗪口服,联合组给予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4组治疗前后血浆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 Tn I)、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组织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环根部运动速度峰值比(E/Ea)、6 min步行距离、24 h内ST段下降频次、持续时间与心肌缺血总负荷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EF、E/A比值升高,E/Ea比值下降,血浆BNP及血清CRP、c Tn I水平下降,24 h内ST段下降频次、持续时间与心肌缺血总负荷降低,6 min步行距离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联合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均0.05),尼可地尔组与曲美他嗪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基础组(P均0.05),但尼可地尔组与曲美他嗪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下调患者体内微炎性反应水平,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心绞痛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心绞痛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口服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2. 05±0. 81)次少于对照组,每次持续时间(2. 74±0. 68) min短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NO、AngⅡ、ET-1、CRP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治疗后NO、肱动脉FMD水平高于对照组,AngⅡ、ET-1、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随访1年,研究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5. 00%,5/100)与对照组(8. 00%,8/100)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绞痛后冠脉微循环障碍可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血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水平,但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近年来一直是热议的话题。随着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的问世,DAPT的升阶和降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而上述问题的核心则是对该群体缺血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本综述旨在结合最新国内外研究及指南,以各种危险因素的评估系统为切入点,探讨患者个体化动态风险评估标准,以期对应用DAPT患者的全程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相关学会年会的摘要和报告中PCI后采取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与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其中降阶治疗组患者采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检测指导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降阶治疗,标准治疗组患者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CI后1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主要安全终点事件(出血、显著临床出血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最终获得文献6篇,包括6 711例患者,其中RCT 3篇,均有一定偏倚风险;队列研究3篇,均有中等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RR=0.72,95%CI(0.51,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