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6例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分析,阐明在影响吻合口复发的众多因素中,肿瘤的生物学特性,Dukes分期,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吻合口复发相关。主张对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的原则应是:首先应考虑根治,其次是功能。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3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进行再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根治性切除19例(54.3%),姑息性切除11例,剖腹探查或单纯造瘘5例。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及未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5.3%、18.2%和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5个月、22个月和9个月。结论 对于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积极再手术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低位直肠癌切除的患者中,保护性造口是否对吻合口漏有预防作用.方法 153例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中,32例行末端回肠造口(造口组),121例未行造口(未造口组);对两组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3例患者中共有8例发生临床症状的吻合口漏,发生率5.2%.包括:造口组1例(3.1%)、未造...  相似文献   
4.
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口服双歧三联活菌。术前及术后分别留取粪便作肠道菌群分析、血细菌培养、血浆内毒素含量检测,观察术后感染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术前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的计数比值(B/E)倒置,术后大肠杆菌计数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B/E较术前倒置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术前粪便中B/E>10,术后大肠杆菌计数无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B/E下降(P<0.05),但仍大于1。两组真菌计数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血浆内毒素含量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增加(P>0.05)。所有病例术前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治疗组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和10.0%,对照组分别为20.0%和3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前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助于术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应用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直肠闭合和吻合进程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2.4%),直肠阴道瘘2例(1.2%),吻合口出血3例(1.8%),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弧型切割缝合器双吻合器技术有助于完成以往手法缝合不易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老年大肠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化疗,又称为诱导化疗。从1982年Frei提出此概念以来,NACT已成为包括大肠癌在内的众多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新辅助化疗的目的大肠癌是常见的癌肿,近20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外科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3年期间我院治疗的32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接受急诊胃镜检查;手术治疗4例。奉组患者总的治愈率为87.50%.死亡率为15.62%。结论 急诊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止血治疗,应激性溃疡大出血首选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选择于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应用弧型切割吻合器的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直肠癌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弧型切割吻合器的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间应用双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术治疗直肠癌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2例术中直肠闭合和吻合进程顺利,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1.9%),吻合口出血2例(3.8%),直肠阴道瘘1例(1.9%),无吻合口狭窄,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能完成以往手法缝合不易完成的低位结直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对大肠癌术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口服双歧三联活菌.术前及术后分别留取粪便作肠道菌群分析、血细菌培养、血浆内毒素含量检测,观察术后感染并发症.结果 对照组术前粪便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的计数比值(B/E)倒置,术后大肠杆菌计数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B/E较术前倒置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术前粪便中B/E>10,术后大肠杆菌计数无明显增加(P>0.05),双歧杆菌计数则明显减少(P<0.05),B/E下降(P<0.05).但仍大于1.两组真菌计数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血浆内毒素含量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增加(P>0.05).所有病例术前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治疗组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和10.0%,对照组分别为20.0%和33.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补充双歧三联活菌能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前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助于术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0~2003年180例大肠癌术中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肠镜检查发现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5例,大肠癌合并息肉20例。术前漏诊同时多源原发性大肠癌2例,大肠癌合并息肉8例。结论大肠癌术中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同时多源原发大肠癌和大肠癌合并息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