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逆转录病毒转病毒白细胞介素 10 (vIL 10 )基因在体内的表达。方法 用MSCVneo vIL 10重组体在体外转导CBA (H 2 K)小鼠的造血干细胞 (HSCs) ,给经致死照射(90 0rads)的 2 0只同基因CBA(H 2 K)小鼠注入经MSCVneo vIL 10转染的HSCs ,2× 10 6HSCs/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Westernblot分析vIL 10的表达。结果 移植MSCVneo vIL 10转染HSCs的 2 0只小鼠 ,移植后 8周用ELISA检测 ,其中 15只小鼠血清的vIL 10浓度为 :2 70~ 13 40ng/L ,5只小鼠血清的vIL 10为阴性。 12周后有 2只小鼠vIL 10测不出 ,13只小鼠长时间表达vIL 10达 6个月。对照组小鼠血清vIL 10均为阴性。RT PCR和Westernblot证实小鼠的器官均有vIL 10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逆转录病毒能有效地将vIL 10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并在体内长时间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同种异基因大鼠肝移植模型中验证AZD2014是否具有抑制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采用Kamada 提出的“二袖套”法建立Lewis→BN 同种异基因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AZD2014组,各4只。AZD2014组腹腔内注射AZD2014药物,5 mg/kg,1次/d;对照组腹腔内注射药物溶剂2.5 mL/kg,1次/d。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记录生存时间,进行生存分析。移植肝脏行免疫组化检测CD3和Foxp3的表达水平,评估T淋巴细胞和Treg淋巴细胞浸润的程度;移植肝脏行HE染色,采用Banff方案评估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 对照组在术后14 d内有3/4 的大鼠死亡,而AZD2014组在术后14 d内无大鼠死亡,AZD2014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存时间明显延长(χ2=4.213,P=0.040)。对照组血清中ALT、AST和TBIL进行性升高,上述指标均高于同时间AZD2014组(P<0.05)。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移植肝内排斥反应明显重于AZD2014组(排斥指数P<0.01),对照组中T淋巴细胞(CD3阳性)浸润相较于AZD2014组更为严重(P<0.01),而Treg细胞(Foxp3阳性)明显少于AZD2014组(P<0.01)。结论 双mTORC1/2抑制剂AZD2014可以有效地抑制同种异基因大鼠肝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肝癌的根治性治疗包括再次肝部分切除术及肝移植.有关肝移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国内报道尚少.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5年10月对7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肝移植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IAP2 mRNA和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
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的非癌组织中C-IA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肝癌组织中C-IAP2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
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细胞肝癌中C-IAP2 mRNA的表达是非癌组织的2.70倍(P<0.001)。C-IAP2蛋白在肝癌组织阳性表达率
为70.8%,显著高于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7.8%(P=0.001)。C-IAP2 mRNA和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前有无癌栓、
有无淋巴结转移、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病理分化类型、TNM分期以及术后复发转移时间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肝硬化以及包膜完整性无关(P>0.05)。结论C-IAP2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转移、复发
有关,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新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附8 585例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现状。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全国胆石病临床调查表,对广西地区19年期间(1981.1-1999.12)经手术治疗的8585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登记调查,资料经计算机整理后用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石病中肝内胆管结石的构成比有上升趋势,在农民患者中肝内胆管结石在胆石症中的构成比由1981-1985年间的23.4%上升到1991-1999年间的55.8%,而性别的构成比差别不大,肝内胆管结石发病高峰年龄为31-40岁,病死率在胆石病中最高。结论:肝内胆管结石仍然是非常多见的疾病,在农民中发病率甚至有显著上升,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非肝动脉栓塞性胆道缺血性损伤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60例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人术中、术后采用改善供肝血液循环的策略。结果:术后6个月内出现胆道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5%(5/60),1例因拔T管时发生胆漏;1例经T管胆道造影导致胆道感染,胆泥形成;1例胆道吻合口渗漏。结论:肝移植术中、术后扩张血管、改善胆管微循环是预防术后早期非肝动脉栓塞性胆道缺血性损伤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PIK3CA基因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和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PIK3CA基因在广西HCC里的表达和突变。方法收集61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用PCR-SSCP法和DNA序列测序对PIK3CA基因的第1、9和20外显子进行检测。另外,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里PIK3CA基因的表达。结果PCR-SSCP法和DNA序列测序在肝癌和癌旁组织PIK3CA基因的第1、9和20外显子都没有发现PIK3CA基因点突变,但在25例癌组织第9外显子的序列峰图的末端发现有异常重叠的波峰。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发现50.81%癌组织里存在PIK3CA基因的高表达。结论广西HCC可能存在PIK3CA基因突变,但点突变率较低。PIK3CA在广西肝细胞性肝癌的癌组织里存在表达,其在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原发性肝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与术后早期预后的关系,为肝移植围手术期合理的液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5年12月的62例肝移植受者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是否有肺部并发症(包括肺水肿、急性肺损伤、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将受者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受者围手术期中的23项参数,然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早期肺部并发症的一些变量;并比较这些变量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受者的23项参数比较发现:术前肺功能、术中入量、术中出血量、术中出入量差、术后第1天入量、术后第1天的液体平衡≤-14 ml/kg和术后第1天及术后3 d内的另1 d液体平衡均≤-14 ml/k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术后并发症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前肺功能、术中出入量差>62 ml/kg、术后第1天入量≤44ml/kg和术后第1天及术后3 d内的另1 d液体平衡均≤-14ml/kg为影响术后早期肺部并发症的因素.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中,术中和术后维持液体平衡是减少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术后前3 d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适当的液体负平衡有利于受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背驮式肝移植术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术(PBOLT)常见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4例终末期良性肝病行5次PBOLT,其中2例为肝肾联合移植,1例为肝移植术后慢性排斥行再次肝移植。结果 5次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与背驮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最长存活1年,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PBOLT可适用于任何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包括再次肝移植,正确处理第三肝门,以三根肝静脉成形后与供肝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术中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是减少或避免该术式有关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34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NK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PLC患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NK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比值均低于正常人(P<0.01),而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Ⅱ、Ⅲ期PLC患者sIL-2R水平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1)。sIL-2R水平≥1000u/ml、500~1000u/ml、<500u/ml者6个月内的死亡率分别为80.0%、29.4%、0%。肝癌切除术后2周sIL-2R水平较术前低(P<0.05),免疫治疗后4周sIL-2R水平亦较治疗前低(P<0.05)。细胞免疫水平都有所改善。提示测定外周血sIL-2R水平可作为PLC的免疫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