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冠脉宁治疗5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冠脉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初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每日口服冠脉宁3次,每次5片,共2个疗程28天。结果显示:冠脉宁片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病人能改善临床证候,其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作用,心电图有效率达52%,临床综合疗效86%,无毒副作用,还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结论:冠脉宁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3.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除口服药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外,还采用心脏电复律治疗房颤、历经30多年对于心脏电复律治疗房颤的摸索,由体外高能量除颤复律到体内经静脉低能量心内除颤方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刚  杨天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190-2191,219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因子(VEGF)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梗死灶大小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46例AMI患者的第1、7和28天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其与梗死程度的关系。结果 AMI发生后血清VEGF即开始升高,在第7天时达到高峰,第28天仍维持较高水平。AMI血清VEGF水平与梗死程度正相关。结论 血清VEGF在AMI发生后呈动态变化,血清VEGF与AMI的梗死程度有关,提示动态检测血清VEGF对判断AMI的预后可能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甲磺酸多沙唑嗪治疗高血压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甲磺酸多沙唑嗪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盐酸特拉唑嗪为对照,用随机双盲平行多中心临床实验方法,完成病例226例(试验组111例,对照组115例)。起始剂量为每日2 mg,2周末,若舒张压≥90 mmHg,则分别增至每日4 mg,直至增董最高剂量每日6 mg,疗程共8周。另20例开放服用甲磺酸多沙唑嗪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观测,以进行T/P比值分析。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后血压即开始下降。治疗8周末,试验组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下降13.6%和16.1%,对照组分别下降13.7%和16.7%;两组药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9.2%,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7.1%,对照组为15.7%,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7己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多沙唑嗪片与盐酸特拉唑嗪片一样,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轻,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之间的关系。方法46例急性冠脉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组常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甲状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指联素。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分冠脉狭窄程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脂联素水平下降[(3.65±1.68)μg/mL66(7.08±3.24)μg/mL,P<0.01],健康对照组脂联素与体重指数(r=-0.254,P=0.040),总胆固醇(r=-0.261,P=0.046)呈负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脂联素与冠脉狭窄程度(r=-0.349,P=0.014),甘油三酯(r=-0.356,P=0.015),肿瘤坏死因子-α(r=-0.301,P=0.04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0.321,P=0.036)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提示,在健康对照组中,体重指数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冠脉狭窄程度,肿留坏死因子-α则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其下降水平并与冠脉狭窄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绝经后女性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变化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探讨炎症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ICAM-1浓度。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ICAM—1水平及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E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ICAM-1水平及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SICAM-1与E2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提示SICAM-1可判断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严重程度。能预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8.
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本院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共447例,其中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 5例,A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2例,ASD合并二尖瓣狭窄(Lutembacher综合征)1例,VSD合并PDA 1例.经导管介入治疗的顺序:先纠正瓣膜狭窄行瓣膜球囊扩张术,其次VSD封堵术,再次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及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2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经胸超声心动图和造影示ASD、VSD、PDA所有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2例合并PS者,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48 mmHg、54 mmHg下降到术后7 mmHg、10 mmHg.1例Lutembacher综合征患者,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瓣口面积分别由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1.0 cm2增加到术后2.1 cm2 .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所有患者各水平分流均消失,扩大的房室内径进行性缩小,所有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 X线检查示肺血均明显减少,心脏扩大均明显恢复;心电图检查无房室传导阻滞及左右束支阻滞.[结论]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管同期介入治疗只要指征掌握恰当,治疗策略合理,操作规范,是可行、安全的,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t-PA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内溶栓(PTCR)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一重大进展,是挽救梗塞心肌,缩小梗塞范围最有效的方法[1].本文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7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为日本鹿儿岛市立病院1993年6月~1994年3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7例.男性54例,女性13例.<70岁52例,70~75岁15例.广泛前壁15例,前间壁16例,局限前壁14例,下壁7例,下壁伴正后壁7例,下壁伴右室4例,正后壁2例,前侧壁2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