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支架和/或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mm)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应用支架和威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22例(28个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18个,未破裂动脉瘤10个;支架辅助栓塞20个,球囊辅助3个,支架和球囊辅助4个,单纯支架治疗1个)。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1个,次全栓塞6个,部分栓塞1个。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恢复良好21例,重残1例;8例(11个动脉瘤)行DSA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5例行CTA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支架和,或球囊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背景颅脑创伤后的炎症反应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引起神经元凋亡和神经功能缺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我们采用液压打击动物模型,观察经rhEPO治疗后脑组织中性粒细胞变化和神经元凋亡情况,以探讨该药对颅脑创伤后神经功能保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液压打击模型模拟颅脑创伤,分别于创伤后第1、3和7天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海马区髓过氧化物酶阳性中性粒细胞和Caspase-3阳性神经元表达变化;并于创伤后第7~11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小鼠逃避潜伏期。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伤后第1天小鼠海马区髓过氧化物酶阳性中性粒细胞数目即开始增加(均P=0.000),并于第3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至第7天时减少(均P=0.000);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目于伤后第1天开始逐渐增多(均P=0.000),至第7天达峰值水平(均P=0.000)。与生理盐水组相比,rhEPO组小鼠伤后第1~7天海马区髓过氧化物酶阳性中性粒细胞和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目呈逐渐减少趋势,不同观察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与生理盐水组相比,rhEPO组小鼠于Morris水迷宫实验训练第3天逃避潜伏期开始缩短(P=0.013),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0)。结论液压打击后给予rhEPO可促进小鼠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其可能机制与抑制创伤后局部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关于神经元坏死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对神经元坏死过程细胞的动态变化研究较少。应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可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进行实时、非接触式的连续观察。 目的:采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动态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过程中细胞表面形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用1 mmol/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30 min致神经元坏死。采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连续扫描,观察神经元坏死过程中其胞体与突起的形态变化,并测量其细胞高度与体积变化。 结果与结论: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连续扫描9 h结果显示,过氧化氢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由正常的三角形或梭形逐渐肿胀变成球形,轴突与树突出现串珠样改变,最终神经突断裂并溶解消失。同时测量细胞高度与体积后结果显示,过氧化氢组神经元细胞高度比及体积比于扫描后2-7 h之间持续增加(P < 0.05),扫描后7-9 h之间维持于相对稳定水平,最终高度与体积值约为初始值的2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在扫描后1-7 h之间过氧化氢组神经元高度与体积增加量与时间呈线性相关(b=0.15,P < 0.05;   b=0.17,P < 0.05)。结果证实,利用跳跃式离子电导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可以得到了高质量的细胞图像,更准确的细胞高度与体积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