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0年8月-2007年8月收治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患者7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60~75岁,平均(66.4±5.1)岁;均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病史;患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2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2例。治疗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天0.2~0.4)静脉滴注,至出现癫痫发作即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D伴抑郁症状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Hz、高频5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患者则于相同时间点给予假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各组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10d后低频组患者HAMD分值由(13.67±8.15)分降至(10.05±4.83)分,高频组患者HAMD分值由(14.76±8.69)分降至(8.81±4.21)分,两组患者HAMD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低频组治疗10d后其HAMD分值较假刺激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分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患者治疗10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其HAMD分值均显著低于假刺激组水平(P<0.05)。低频组及高频组患者治疗后其HAMD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F1)、阻滞因子(F2)、睡眠障碍因子(F3)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频组认识障碍因子(F4)、绝望感因子(F5)分值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治疗均能有效改善PD伴随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低频及高频rTMS对PD患者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均较显著,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  相似文献   
3.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发作性睡眠障碍,临床少见。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对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的增效作用.方法 100例首诊均符合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5-HT再摄取抑制药物,按药物说明书给予常规逐渐加量治疗;治疗组采用丁螺环酮联合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入组即刻及治疗后第1、2、4周分别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丁螺环酮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1周和第2周HA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第4周两组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效果达到相同水平;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丁螺环酮15 ~ 30mg/d的常规剂量可以作为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的增效剂使用,在临床上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并且其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是慢性肌病的常见病因,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视。现报告慢性甲亢性肌病(CTM)1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癫痫是神经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大约30%的患者症状难以控制[1],属于难治性癫痫的范畴.笔者采用羚羊角胶囊联合左乙拉西坦(LEV)治疗难治性癫痫25例,获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癫痫患者50例,均具有典型的癫痫病史及脑电图特征,并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范围为16~80岁.②符合吴逊、沈鼎烈有关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7.
Wernicke(wE)脑病是由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性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眼肌麻痹、共济失调、精神异常三联征。近年来,典型的WE比较少见,易被忽视和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现将我院收治的6例临床资料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静  张强春  周胜华  杨君祥  冯耀耀 《浙江医学》2013,35(13):1275-1277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Hoehn- Yahr分期(H- Y stag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帕金森病疾病严重度、情绪状态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78.3%,其中H- Y分期1~2期发生率为75.0%,2.5~3期发生率为65.0%,4期及以上发生率为95.0%,不同分期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男性高。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性别、H- Y分期、HAMD分值呈正相关。睡眠障碍组与无睡眠障碍组患者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干扰、催眠药物这6个因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重要的非运动症状,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一种异常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导致患者难忍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迄今为止,PHN仍无根治方法,药物治疗作为一种基础治疗手段仍然必不可少,新型抗癫痫药加巴喷丁被认为是目前治疗PHN的一种最有前途的药物。本院于2006年开始应用加巴喷丁治疗PHN,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3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普萘洛尔组,每组各15例,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震颤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和心率、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巴喷丁组治疗前震颤评分为(12.73±2.43)分,治疗后为(9.20±2.86)分,普萘洛尔组治疗前为(14.13±2.75)分,治疗后为(11.00±3.36)分,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巴喷丁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普萘洛尔组治疗后心率、血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加巴喷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萘洛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巴喷丁对特发性震颤治疗有效,而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