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多渠道、多膜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4例,内科常规治疗,给予超声引导下多渠道、多膜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恢复情况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4例患者中32例治愈,各项指标均在不同时间内恢复正常,2例治疗无效死亡。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等指标在治疗3 d后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10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3 d相关指标比较,仅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与治疗7 d比较,仅腹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与治疗10 d比较,仅血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多渠道、多膜腔穿刺置管引流方法具有实时引导、有效引流、动态评估等特点,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中可显著缓解症状、延缓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经皮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超声科就诊的79例胃肠道黏膜下肿瘤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的病例,根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超声组22例、CEUS组57例。CEUS组观察并记录肿瘤内造影剂增强模式及造影剂未灌注区显示情况,选择造影增强区域实施穿刺。比较两组穿刺取材成功率、病理诊断符合率、未灌注区显示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CEUS组CEUS检查液化坏死区显示率为57.9%(33/57),高于常规超声检查显示率19.3%(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1,P<0.001);常规超声组和CEUS组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分别为69.6%、93.3%,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2%、1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8,P<0.001;χ2=19.90,P<0.001);穿刺术后患者无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 CEUS能清晰地显示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内液化坏死区,精准引导穿刺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兔乳腺癌淋巴转移模型动态观察前哨淋巴结(SLN)增强模式。方法 VX2(兔间变表皮鳞癌细胞株)组织悬液建立兔乳腺癌淋巴转移模型,隔天行二维超声及SLN示卓安超声造影(CEUS)检查,观察转移过程中SLN造影模式变化。结果 随着肿瘤进展,SLN增强模式也随之变化,表现为均匀性增强、非均匀性增强、边缘环状增强内部无增强及完全无增强淋巴结周围出现淋巴管绕行4种模式,其中非均匀性增强模式随时间表现为:a.无增强区域<25%;b.无增强区域25%~50%;c.无增强区域50%~75%;d.无增强区域>75%/完全不增强。结合病理结果,4种增强超声造影表现可有效评估SLN良恶性(P<0.05)。结论 借助兔乳腺癌淋巴转移模型,经皮示卓安浅表超声造影(SNZ-CEUS)可沿淋巴管精确定位及区分SLN,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评估SLN状态、观察淋巴系统重建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hs-CRP/ALB)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比值(hs-CRP/PA)与脓毒症膈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8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ICU第1天床旁超声测量膈肌位移(diaphragmatic excursion, DE)<10 mm诊断为膈肌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脓毒症膈肌功能障碍组(n=29)和脓毒症非膈肌功能障碍组(n=51),并选择年龄、性别与研究对象相匹配的30例普通术后非脓毒症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为术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动态观察脓毒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等指标,计算hs-CRP/ALB和hs-CRP/PA。并用间接测热法测量脓毒症患者静息能量消耗水平,计算静息能量消耗水平与实际给予能量的差值,即能量缺失值。结果 (1)入ICU第1天,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实验通过超声辐照载多西紫杉醇微泡对人肝癌细胞MHCC97-H裸鼠皮下荷瘤成瘤情况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为超声载药治疗肝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建立人肝癌细胞MHCC97-H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并治疗,观察裸鼠生长情况,30 d后处死裸鼠,取出肿瘤组织,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床旁超声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普通术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作为术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动态观察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血乳酸、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用间接测热法测量静息能量水平计算能量缺失值,床旁超声评估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DE)、吸气末膈肌厚度及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相关参数。DE<10 mm或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ness fraction,DTF)<20%诊断为膈肌功能障碍。结果⑴感染性休克组、脓毒症组及术后对照组三组患者入ICU第1天,DE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0.3(9.0,13.6)mm、12.3(9.1,15.0)mm、12.9(10.5,15.7)mm vs.22.0(16.0,24.6)mm,均P<0.05];DTF<20%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7%、41.9%、33.3%vs.0%,均P<0.05);且感染性休克组和脓毒症组DE<10 mm发生率均高于术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6.7%、35.5%vs.10.0%、0%,均P<0.05)。入ICU第7天,感染性休克组DE较脓毒症组减低[10.5(6.8,13.5)mm vs.14.4(10.6,18.6)mm,P<0.05]。⑵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第1、3、7天的DE均与当天的hs-CR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3、-0.436、-0.455,均P<0.05);入ICU第3天,DE还与IL-6呈负相关(r=-0.338,P=0.009),且DTF与hs-CRP呈负相关(r=-0.375,P=0.004)。入ICU第1天,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DTF与转铁蛋白呈正相关(r=0.221,P=0.049)。入ICU第3、7天,其DE与前白蛋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8、0.408,均P<0.05)。结论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入住ICU首日已出现膈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膈肌移动度及膈肌增厚分数减低,且与炎症反应和蛋白质高分解代谢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结合术中B超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将32例手术指征明确但未出现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B超辅助下内镜治疗组16例,以神经内镜在B超辅助下清除血肿;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16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中不使用B超。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和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内镜下可清晰看到活动性出血点或责任血管,止血可靠。术中B超辅助下可明确血肿清除程度。B超辅助下内镜治疗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5.1±6.1)%,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为(90.2±5.0)%,神经内镜结合术中B超清除血肿组临床疗效良好率、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P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EUS显像猪结肠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于10头猪的乙状结肠浆膜下和黏膜下先后注射不同剂量SonoVue,以CEUS实时动态观察淋巴管和SLN增强情况;在相同部位注射1%亚甲蓝,对比观察CEUS对SLN的检出率和准确率。结果黏膜下注射0.5ml和1.0ml SonoVue后能够获得清晰的结肠SLN和传入淋巴管图像;CEUS可见SLN内部结构和造影剂在其内的实时流动。与注射0.5ml SonoVue相比,注射1.0ml SonoVue后淋巴管增强时间、SLN增强时间及SLN达峰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而SLN增强持续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黏膜下SLN的检出率为100%,准确率为95.65%(22/23),与蓝染料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对猪结肠SLN有较好的显像效果,有可能成为检测SLN的一种新型有效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载全氟戊烷(PFP)与化疗药替莫唑胺(TMZ)的液气相变型纳米粒(TMZ/PFP/PLGA NPs), 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 探讨其体外超声显影能力及对人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TMZ/PFP/PLGA NPs, 检测其基本理化性质及药物包载能力, 观察纳米粒体外超声显影效果;CCK-8法检测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毒性及与LIFU协同干预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协同干预后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在透射电镜下, TMZ/PFP/PLGA NPs呈形态规则的类圆形核壳结构, 粒径(137.9±63.31) nm, 对TMZ的包封率为(83.01±5.57)%, 载药量(3.19±0.22)%;纳米粒与U251细胞共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仍可保持在70%以上, 在同时施加LIFU辐照的协同作用下, 可使细胞凋亡加速, 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 协同干预可明显下调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 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毛刺征部位胶原纤维增生程度与预后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术前超声检查证实肿块周边毛刺征,并在超声引导下于毛刺处穿刺活检,根据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将其分为胶原纤维轻度、中度和重度增生。分析乳腺癌超声毛刺征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预后因素(癌灶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免疫组化分子标志物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毛刺处胶原纤维组织轻度、中度与重度增生患者间,组织学分级、癌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增生患者肿瘤组织学分级较高、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者较多。乳腺癌毛刺处纤维组织轻度、中度与重度增生患者之间,雌激素受体(E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增生患者ER表达低,HER-2/neu表达高;而孕激素受体(PR)、Ki-6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癌毛刺处胶原纤维增生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胶原纤维增生严重提示乳腺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