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疗效。方法:15例粗隆部骨折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36~86岁,平均年龄65岁。切开复位用(dynamical hip screwcs,DHS)及拉力螺钉固定。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经3~36个月随访。全部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优13例,良2例。结论:DHS抗弯曲度强,有利于断端,尤其是压力侧骨折愈合。DHS内固定手术不复杂,治疗粗隆部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近年发展较快,自2000年3月以来应用带锁髓内钉以开放复位静力型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胫骨骨折2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十二指肠疾病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即可局限于本脏器,也可累及本系统,甚至累及全身或其它脏器,俗话说:“十人九胃”便是这个道理。目前,临床可见到消化系统药物非常多,致使临床用药杂乱无章,无法可依,如果不能合理用药,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甚至起到反作用。本人通过多年临床观察、结合本类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常用中西药物的药理学等综合分析、探讨,对该类疾病的治疗往往收到满意效果,特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6~2003年采用椎体间隙开窗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病人37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379例,男251例,女128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2周~8年,平均9个月。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腰背部疼痛,单侧或双侧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其中单侧肢体324例,双侧肢体55例,会阴部麻木伴二便功能障碍者27例,行走呈间歇性跛行者113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43例,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370例,间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74例。1.2影像学检查①X线平片:腰椎生理弯曲变直者341例,小关节变性增生者109例,93例椎体周缘有骨赘形成,…  相似文献   
5.
2002-2008年我们对56例成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进行了血糖测定,结合临床病情GC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颅脑损伤血糖与预后的关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对46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形成机制、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截瘫较轻者,基本治愈率59%,重残率27.3%,死亡率13.7%;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截瘫较重者,基本治愈率16.7%,重残率62.5%,死亡率20,8%。结论 颅脑损伤中合并颈椎颈髓损伤预后欠佳.重视此合并伤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能使部分病例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应用加压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38例。结果:30例行加压钢板内固定,8例行髓内针内固定,38例病人中术后1~5年随访35例,达到3~7个月骨折愈合者33例。2例延迟愈合,无1例切口感染,内固定材料断裂。结论: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以加压钢板内固定为安全可靠,慎用髓内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8例复合伤中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特点及防治。方法:报告38例复合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形成机制、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复合伤中合并颈椎颈髓伤截瘫较轻者,基本治愈率60%,重残率26.6%,死亡率13.4%。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截瘫较重者,基本治愈率21.7%,重残率60.9%,死亡率17.4%。结论:复合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预后大都欠佳,重视此合并伤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往往能使部分病例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加血管通道的建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35例经CT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加明胶海绵支架建立血管通道方法治疗。结果 35例患者恢复良好21例(60%),伤残10例(29%),死亡4例(11%)。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加血管通道的建立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防止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急性肺损伤(ALI)、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基本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通气2 h、通气3 d、7 d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记录患者的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次(R).结果 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平均时间为(10.65±3.22) d,ICU住院平均(15.42±4.47) d,患者死亡28例,死亡率为43.08%.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后,PaO2和PaO2/FiO2不断升高,PaCO2和R不断下降,每次测量指标与上一时间段测量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通气在ALI、ARDS的治疗方面具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应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