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分析和预判疫情防控期间DRVR高风险因素,制定和实施DRVR预防措施,监测疫情期间DRVR和采血不足量发生率,分析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二级响应期间(2020年1月24日~2020年3月24日)本中心监测到全血献血者发生DRVR 94例,发生率为0.70%(94/13 338),低于疫情发生以前(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23日)1.46%(481/32 879)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9,P0.01);疫情期间采血不足量发生率为1.54%(206/13 338),低于疫情发生以前2.02%(664/32 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P0.01)。结论疫情期间实施经分析预判制定的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DRVR和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充分保障疫情期间献血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邻苯三酚红比色法检测洗涤红细胞上清液蛋白质浓度的检测方法进行全面评价。方法通过对该检测方法的基本要素、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以及可报告范围等检测方法性能进行前期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结果正确度:偏移小于或等于4.0%;批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批间精密度 RSD <4.0%;在0.04~2.0 g /L 浓度范围内,上清蛋白质检测结果与标准溶液浓度为线性关系,Y =1.0144X +0.01,相关系数 r2=0.9996;可报告范围为0.06~2.00 g/L 。结论采用邻苯三酚红法检测洗涤红细胞上清液蛋白浓度的方法能满足采供血机构质量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查找目前血液细菌污染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并探讨开展细菌污染相关质量监控的方法.方法 该中心根据采供血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主要通过对采供血过程的人员、关键设备、关键物料、环境的监测及血液产品的无菌试验等监控血液细菌污染情况.结果 该中心血液细菌污染的质量监控指标总合格率为99.8%,血液产品的细菌污染监测合格率为100.0%.结论 该中心采供血过程卫生质量和血液产品的卫生质量均处于较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保证同一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内多套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稳定性评价,采用A、B两套ELISA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同一个弱阳性标本,连续20次,比较两套系统变异系数(CV值)大小。准确性和一致性评价,A、B两套系统同时检测室间质评阳性样本,根据本试剂组反馈结果的吸光度/临界值比值(S/CO值)均值(x)、标准差(SD),以 x作为参考结果分别计算每个样本A、B系统结果的S/CO值标准差指数 SDI1、SDI2;分析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A、B检测系统 CV值分别为6.5%和5.3%;A系统结果中有3个标本︱ SDI1︱大于2,其他结果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B系统结果︱ SDI2︱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套检测系统稳定性较好,检测结果均处于可受控状态,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各个国家血液安全监测体系的建立,国际血液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实践为建立国家层面的血液安全监测体系提供了多种可以选择和组合的组织模式。中国输血协会于2017年成立了“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并开始在国内逐步推进血液安全监测工作,从2019年起开展全国层面的血液安全监测哨点实践工作。本文通过对国际实践经验进行介绍,并对我国开展全国层面的血液安全监测哨点实践工作的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提出目前我国血液安全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选择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我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血站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 本中心在2018年1月~2021年12月分3个阶段建立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系统性地开展献血不良反应监测。第1阶段(2018年1~12月)根据卫生行业标准《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551-2017)设计献血不良反应登记表,采用纸质方式记录和每月报告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第2阶段(2019年1月~2020年6月)采用电子版记录表(1.0版)监测献血不良反应;第3阶段(2020年7月~2021年12月)采用电子版记录表(2.0版)监测献血不良反应,明确报告范围、途径和职责,并纳入每月质量目标进行管理。本文回顾性分析建立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流程的3个阶段采取的监测和管理措施。通过分析监测标准适用性、报告途径适用性和监测效果,评价血站监测流程运行的有效性。结果 第1阶段报告3类献血不良反应194例,其中即发型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187例,血肿1例,枸橼酸盐反应6例;第1阶段报告发生率为1.36‰(194/142616)。第2阶段报告4类献血不良反应1726例,其中即发型DRVR1673例,迟发型DRVR10例,血肿3...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BacT/ALERT 3D全自动微生物侦测系统在鉴别血液成分细菌污染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室间质评标本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以评价检测系统性能,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血液及成分抽检标本结果对血液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室间质评标本共71份,仪器报阳预警40份,阳性符合率97.5%,阴性符合率100.0%。血液及成分抽样标本共1 584份,假阳性率为0.6%。结论通过分析和评价检测系统在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及时查找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细菌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Microsoft Excel制作环境卫生趋势图对献血车消毒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利用趋势图的变化对献血车空气消毒施以干预。方法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对10台献血车的环境卫生进行两年(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时间持续跟踪监测,将监测结果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管理,并制作趋势曲线图。结果在用10台献血车总菌落数从4月开始献血车总菌落数呈明显增长趋势,5月和6月呈现明显高势态,7月、8月及11月菌落数均维持较高数值。1号献血车在特别的月份中(2014年6月及2015年5月)有陡然的升高变化;献血车的菌落数和趋势变化与购买年限和车辆状况没有关联;献血车10个布点位置的菌落数分布趋势有一定差异。不同位置的菌落数可能与人员进出情况、与空气的流通情况及物品的摆放有关。结论趋势图不仅可以及时反应空气消毒的效果,及时发现清洁消毒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为献血车车况的掌握、工作人员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区域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并评价其运行效果。方法成立区域献血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组,分2个阶段(2019年1~6月和7~12月)建立和完善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通过对比分析2个阶段不良反应分类和严重程度分级准确率、单位报告及时率和不良反应各要素的报告率评价区域性监测体系的监测标准的适用性、报告途径的适用性和监测体系运行效果,通过2个阶段报告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各类不良反应例数分析监测效果。结果第1阶段和第2阶段,各有7家和17家采供血机构加入了区域工作组。第1阶段报告献血不良反应565例,献血不良反应分类准确率为72.04%(407/565),报告及时率为80.95%(34/42),献血者性别、献血类型、献血地点、献血组织方式以及献血不良反应表现、类型、严重程度分级和相关性等要素报告率达到99%以上;献血不良反应处置等相关信息报告率低于20%。第2阶段报告献血不良反应1098例,分类准确率为94.54%(1 038/1 098),报告及时率为96.08%(98/102),献血者性别、献血类型、献血地点、献血组织方式以及献血不良反应表现、类型、严重程度分级和相关性等要素报告率达97%以上;献血不良反应处置等相关要素报告率有所提高,但报告率仍然低于30%,献血不良反应回访相关要素报告率低于20%。报告献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87%,第2阶段报告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3%(1 098/118 565),高于第1阶段的0.77%(565/73 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两阶段的发展,基本建立了重庆市区域性献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 001-2019)作为监测标准和"血液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报告途径适用于本区域监测体系,报告要素需要进行分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