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采用痰液标本进行曲霉菌培养与形态学检验联合诊断肺曲霉病的准确率.方法:收集82例肺曲霉病患者与82例阴性对照者的痰液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标准化痰液检验的诊断效果.结果:痰液曲霉菌协同阳性、生长阳性与培养可疑对肺曲霉病诊断敏感性分别是35.36%、60.97%、71.95%,特异性分别是98.78%、95.12%、87.80%,真阳性率分别是96.66%、67.74%、30.00%.痰液曲霉菌检验对曲霉菌球、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和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04,v=2,P<0.05).结论:肺曲霉病痰液检验诊断的标准化能对肺曲霉病进行早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又名白假丝酵母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可以造成体表或深部感染条件致病性的真核微生物。该菌是人体的共生菌群,通常寄生在人体不同的解剖部位,如体表、口腔、咽喉、肠道、阴道黏膜等部位,可引起皮肤感染及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如患有糖尿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的严重全身感染。近20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12年10月诊断明确的21例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7(62~73)岁。多数患者以突发性急性腹痛就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习惯性便秘史,术前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全组中术前诊断为乙状结肠穿孔仅4例,误诊率为80.95%。21例患者均行Hartmann术,术后仍出现感染性休克3例,经过积极抗休克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6例,经抗感染对症治疗治愈;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例,经过积极抢救及相应处理后治愈1例,死亡2例均为紧贴后腹膜乙状结肠后壁穿孔。19例治愈出院且于术后3~6个月行乙状结肠造瘘口还纳术。结论: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行腹腔穿刺及腹部X线、肛肠指诊对诊断有所帮助。早诊断、早期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尽早手术及行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1991年第一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aparoscopy splenectomy,LS)的成功报道,引领人们对门静脉高压的外科微创手术进行了长期地探索,我国首例LS于1994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获得成功[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就门静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其腹腔镜下治疗术式作一综述。1门静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对于门静脉高压的形成,长期以来存在3种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5-氟尿嘧啶(5-FU)介导氧化应激治疗结肠癌的关键基因。方法 从GSE193865和GSE164742数据集中筛选5-FU介导氧化应激治疗结肠癌的共同差异基因(DEGs),并对共同DEGs进行功能富集,构建PPI网络筛选关键基因。基于TCGA数据集和GSE164742数据集,分析关键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利用分子对接实验验证5-FU对关键基因的靶向作用。结果 筛选出29个共同DEGs;这29个基因在功能上与P53信号通路、细胞周期等6条信号通路和有丝分裂细胞周期过程、微管等10项功能有关。PPI网络分析筛选得到7个关键基因(AURKA、CDCA8、CCNB1、KIF14、SPAG5、BUB1B和KIF20A);这7个关键基因均在结肠癌中高表达,且5-FU可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中这7个关键基因的高表达(均P<0.05);在TCGA和GSE193865数据集中这7个关键基因的表达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6,均P<0.05)。这7个关键基因的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总体生存不良密切相关(Logrank P<0.05)。5-FU与这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在胰肠吻合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2004年2月—2012年11月实施的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16~76)岁;胰头癌16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十二指肠肿瘤2例,均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改良的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术,分析消化道重建后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组手术时间160~260 min,术中出血100~500 mL,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9%,其中腹水2例,胰瘘2例,均给予保守治疗而治愈;无手术死亡,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肠吻合术中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胰肠吻合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涂剂行保留灌肠联合亚甲蓝封闭术对肛周湿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9月—2021年11月治疗的60例肛周湿疹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亚甲蓝封闭术治疗,术后实验组予以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对照组予以炉甘石洗剂肛周外用,比较两组治疗后及组内治疗前后的肛周皮损面积评分、瘙痒及渗出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在肛周皮损面积大小、瘙痒程度、潮湿感及渗液量多少、临床疗效及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事件。结论 对肛周湿疹患者而言,在亚甲蓝封闭术后,应用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炉甘石洗剂外用清洗肛周法,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因“恶心呕吐4 d余”于2022年5月16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及无外伤史。查体:Bp 107/92 mmHg,神清,精神差,慢性病容,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肝脾未及,墨菲征阴性,肝肾区无压痛,振水音可疑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min。实验室检查:AFP(+)、CA199(+)、CA724(+)、CEA未见异常。全腹部增强CT示肝实质内见多发类圆形无强化低密度影,边界清楚,余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及强化灶;十二指肠降段外侧见一约47 mm×43 mm肿块形态影,形态欠规整,平扫CT值38~53 HU,与十二指肠分界欠清,十二指肠降段似可见推压,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所示肠管未见明显扩张、积液,管壁未见明显局限性增厚,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无腹水。胃镜见十二指肠球降部狭窄并胃潴留。肠镜见结肠炎。2022年5月23日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发现十二指肠降部处紧靠近十二指肠乳头处肿瘤,大小约7 cm×6 cm×4 cm,侵犯近肝曲横结肠浆膜层,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