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植皮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共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植皮前后分别采用VSD治疗促进创面愈合;对照组24例,采用传统常规换药方法,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观察两组中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感染率、住院时间、总医疗费用等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和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69%和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8,P〈0.05),首次植皮存活率分别为96.15%和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3,P〈0.05);两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15±1.29)分和(6.24±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6,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21.4±4.5)d和(30.8±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5,P〈0.05);两组总医疗费用分别为(34960.4±8949.2)元和(29512.8±6749.7)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14,P〉0.05)。结论 VSD使用安全、简便,可有效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降低创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植皮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前外周血NLR,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4)和高NLR组(NLR≥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5年生存率,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NLR、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及肿瘤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NLR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NLR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NLR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年5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90~2004年1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致胆总管损伤胆漏,中毒性休克死亡,1例腹腔引流的病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较多,应根据不同情况决定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86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所开展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常规静脉注射全身化疗。对两组患者细胞减灭程度、术后并发症、化疗不良反应、1年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细胞减灭程度0级患者占80.00%,对照组70.7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对照组17.07%,两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及总体状况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64.44%,远高于对照组3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及生存率提高有积极意义,值得在排除相关禁忌证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李军  李冠雄  杨中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11-4013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并发症、病死率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0a施行的102例PD的手术并发症、病死率和生存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组织学诊断包括壶腹周围癌48例、胰头癌43例、胰头慢性炎症4例、胃癌和结肠癌胰腺转移各2例、十二指肠腺癌瘤、胰头部囊腺癌和胰岛细胞癌各1例。近15年胰头癌切除率增加。总手术病死率9.9%。死因包括胰瘘3例和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中大出血、术后腹腔内继发出血、呼吸衰竭、腹腔内感染和脑出血各1例。恶性肿瘤1a~5a存活率分别为57%、38%、27%、19%和8%。结论:出血和胰瘘是导致PD术后死亡的主要并发症,胰肠和胆肠吻合口的腔内引流是预防胆瘘和胰瘘的有效方法。为了增加肿瘤切除率,当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也无法排除胰头肿大和梗阻性黄疸是肿瘤引起时,即使未获得病理学的支持,也应施行P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窦癌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0年至2006年经病理证实的胃窦癌4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BillrothⅠ式157例(36.0%),BillrothⅡ式279例(64.0%)。随访2a,比较其术后的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结果:BillrothⅠ式吻合术后患者的Visick分级指数Ⅰ级~Ⅱ级占80.3%,BillrothⅡ式返流性胃炎、倾倒综合征的发病率分别为29.0%、5.4%。结论:BillrothⅠ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操作简单,符合生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对无明显浸润性生长的胃窦癌,BillrothⅠ式吻合术是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236例,另选胃溃疡患者30例作为对照.所有被选中者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法测定血浆TC水平,用沉淀法测定血浆LDL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的TC、LDL检测值均较胃溃疡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胃癌患者术后血浆TC、LDL含量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TC、LDL水平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胃癌及3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中HSP27与Survivin的表达,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及HSP27表达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结果:HSP27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P<0.01),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与性别、年龄和胃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Survivin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P<0.01),并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但与性别、年龄和胃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胃癌组织中HSP27与Survivin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HSP27和Survivin在胃癌中过度表达,提示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27和Survivin通过抗凋亡机制协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腹腔镜、开腹三种根治术式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围术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1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三组,完全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40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的描述以( ±s)的形式,两组间采用t检验,三组间采用F检验分析;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内的复发率、转移率和病死率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的淋巴结清扫数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但与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下床时间与消化道重建时间则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与腹腔镜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内复发、转移与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疼痛感轻、安全可靠等优势,近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