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脊髓结核MRI影像表现及分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为颅内结核合并脊髓结核的82例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总结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根据是否累及脊髓表面脊膜和脊髓实质,将82例脊髓结核患者MRI影像表现分为脊髓实质型[42例(51.2%)]、脊膜型[36例(43.9%)]和混合型[4例(4.9%)]。其中,脊髓实质型表现为脊髓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强化或环状强化病灶,伴或不伴脊髓水肿,且合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比例[64.3%(27/42)]高于脊膜型[30.6%(11/36)],合并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31.0%(13/42)]和结核性脑膜炎的比例[81.0%(34/42)]均低于脊膜型[分别为61.1%(22/36)和97.2%(35/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828,P=0.003;χ2=7.127,P=0.008;χ2=5.027,P=0.025);脊膜型表现为软脊膜线样增厚和(或)蛛网膜下腔结核瘤但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并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儿童并殖吸虫病的诊断能力。 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确诊或临床诊断为并殖吸虫病的 47 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资料。 结果 47 例患者中,男性 40 例,女性 7 例,年龄为 4~ 14 岁。 患儿均为云南籍,其中昭通地区 42 例,文山地区 4 例,玉溪地区 1 例。 所有患儿均有生食溪蟹史。 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及头痛、腹痛等。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6 例,患者免疫球蛋白 IgE 升高 42 例。 影像学检查 43 例有胸腔积液,27 例出现肺实变,其中伴“虫体隧道征”13 例。 结论 儿童并殖吸虫病应根据血常规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儿流行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以减少误诊,做 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CT征象联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鉴别儿童胸肺型并殖吸虫病与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次确诊的儿童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中儿童胸肺型并殖吸虫病患者58例(吸虫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5例(结核组)。分析其临床症状、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CT征象的影像模型和结合CT征象与嗜酸性粒细胞的联合模型,计算及对比两个诊断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利用CT征象建立的影像模型显示,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OR=5.11,95%CI:1.64~15.97)和肺部结节(OR=12.33,95%CI:2.51~60.65)时,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能性更高,而出现胸膜钙化(OR=0.17,95%CI:0.04~0.68)和隧道征(OR=0.01,95%CI:0.00~0.15)时,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能性更低;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95%CI:0.777~0.922),敏感度为79.3%(95%CI:66.6%~8...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并殖吸虫病肝脏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肝脏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2021年确诊或临床诊断为并殖吸虫病的儿童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影像学表现,并将患儿根据腹部CT观察是否存在肝脏病变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并殖吸虫病患儿的肝脏CT影像学特征。结果 共有63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肝脏病变组19例(占30.2%),无肝脏病变组44例(占69.8%),肝脏病变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6.39%(27.81%,59.53%)]高于无肝脏病变组[26.62%(18.42%,46.70%)](Z=2.022,P<0.05),肝脏病变组患儿血清白球比[0.80(0.70,1.00)]低于无肝脏病变组[1.00(0.80,1.20)](Z=-1.997,P<0.05)。19例肝脏病变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中,病灶多发13例(占68.4%),病灶单发6例(占31.6%);表现为“虫体隧道征”16例(占84.2%),脓肿5例(占26.3%),“蕈伞征”5例(占26.3%)。此外所有肝脏病变患儿均合并...  相似文献   
5.
李翔  付旭文  杞敏  徐斌  高斯媛 《肝脏》2023,(3):381-383
<正>病例1 男,52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当地医院检查提示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未进一步治疗。2021年1月,患者腹痛症状加重,外院诊断为“乙肝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2021年4月19日,患者因间断腹胀10余年,加重伴腹痛1周首次入院,经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于2021年5月6日出院。2021年8月10日,患者再次因“腹胀、腹痛”入院,经过治疗后,于2021年8月16日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中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变化的时间进程,并探讨血清IMA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球囊介导的左前降支永久性闭塞术诱导滇南小耳猪AMI。采用第三代双源CT(DSCT)对AMI诱导前后30 d内LVEF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同时测定血清IMA水平,并进一步确定血清IMA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IMA水平在AMI后1 h升高,于6~12 h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30 d后恢复至基线值。早期血清IMA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41~-0.80,P <0.05)。30 d血清IMA水平与各时间点LVEF无相关性(P> 0.05)。结论 猪AMI模型早期循环中IMA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血清IMA水平对AMI不良预后可能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附睾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笔者收集了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细菌学或实验性抗结核治疗有效的56例附睾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56例附睾结核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岁,有阴囊肿痛症状者37例(66.1%),其中合并阴囊皮肤窦道形成者9例(16.1%);合并肺结核、肾结核、鞘膜积液、睾丸受累者分别为29例(51.8%)、26例(46.4%)、24例(42.9%)、15例(26.8%)。CT表现为附睾增粗56例(100.0%)、病灶多发34例(60.7%)、单侧附睾受累32例(57.1%)、附睾钙化8例(14.3%);CT增强扫描门静脉期附睾病变仅结节状强化、仅环状强化及同时有二者表现分别为23例(41.1%)、19例(33.9%)、14例(25.0%)。认为附睾结核患者多有阴囊肿痛,可合并肺结核及肾结核,CT扫描多为单侧附睾受累、病灶多发,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具有一定CT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文佳  杞敏  吕梁 《放射学实践》2018,(12):1335-1338
【摘要】血浆和肽素(copeptin)作为一种新型生化标志物,近年来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临床上其不仅能作为排除肌钙蛋白测试阴性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补充诊断依据,还能够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可评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和肽素与影像学的相关性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多系统、多器官累及的疾病,骨关节系统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10%左右,其中50%发生在脊柱[1]。骨质破坏并发脓肿形成是脊柱结核主要的影像表现[2]。表现为椎体骨髓中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十分罕见[3]。笔者收集了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椎体内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的2例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医者对该罕见影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资料;依据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将研究对象分为脑梗死组32例(38.1%)和非脑梗死组52例(61.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结核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结核临床症状常见的有头痛(95.2%,80/84)、发热(73.8%,62/84)、呕吐(52.4%,44/84)及意识障碍(48.8%,41/84),抽搐(7.1%,6/84)少见。非脑梗死组患者外周血血镁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80(0.75,0.85) mmol/L(正常值0.73~1.06 mmol/L),明显低于脑梗死组的0.84(0.81,0.89)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9,P=0.038)。脑梗死组颅脑MRI表现为基底池/环池脑膜增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