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康可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者服用康可前后HRV的变化,以了解康可对HRV的影响。方法:对50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病人在康可治疗前后用动态心电图时域分析法对HRV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代表心率变异程度的SDNN、rMSSD、pNN50均明显下降。治疗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显示,HRV的SDNN、rMSSD、pNN50均有所升高。结论: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者HRV降低,康可能提高心率变异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指标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SAP组28例、UAP组19例、AMI组21例,共98例病人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统计结果由SAS软件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PLT分别为161.84±35.67(×109/L)和137.55±28.19(×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患者的MPV分别为8.79±1.86(fl)、9.81±1.47(fl)、10.94±1.73(fl)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其中UAP组和AMI组增人更显著(P<0.01)。结论:血小板指标检测对判断SAP、UAP和AMI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UAP、AMI的PLT和MPV变化与其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李莹  王观宇  杜屏  邓丽华 《中外医疗》2009,28(32):65-6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定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中48小时内劳力型心绞痛加剧和出现自发性心绞痛患者24例(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加剧组),典型心绞痛发作,其性质在1~3个月内无改变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例(定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但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之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之间上述指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变程度相关,抗凝和溶栓治疗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浆尾加压素Ⅱ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安静正常对照组(N0)、游泳1小时组(N1)、游泳2小时组(N2)和一次力竭组(N3),每组10只。游泳1小时组、游泳2小时组进行6周、每天相应时间的无负重游泳训练,一次力竭组进行一次3%负重力竭游泳运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尾加压素Ⅱ含量。结果:与N0组相比,N1和N2组血浆UⅡ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2组血浆UⅡ含量下降较N1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0组相比,N3组血浆UⅡ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浆UⅡ含量,与每日1小时有氧运动相比,每日2小时有氧游泳运动使血浆UⅡ含量下降更加显著。一次力竭游泳运动后血浆UⅡ水平显著升高,表明UⅡ可能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睡前服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版高血压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血压模式60例(A组)和非杓型血压模式60例(B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晨起一次给药组30例(1组)、睡前给药或早晚分次给药组30例(2组).根据诊室血压调整降压药物种类及剂量,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以下.8周后复查24 h动态血压,观察各组用药前后24 h动态血压参数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变化.结果 无论杓型血压组及非杓型血压组,两种给药方法均能显著降低dSBP、dDBP、nSBP、nDBP(P <0.05).治疗后仍保持杓型血压节律的比例A1组为36.6%,A2组为66.6% (P <0.05).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呈升高趋势的比例B1组为43.3%,B2组为73.3% (P <0.05).结论 对于非杓型血压模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前服药有利于其向杓型血压模式转换;而对于杓型血压模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维持杓型节律方面,睡前给药或早晚分次给药优于晨起一次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达力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达力全)和对照组,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直经(LVESD)和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左塞射血分数升高,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达力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各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1),达力全治疗性地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并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氨氯地平(络活喜)及达爽在不同给药时间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的影响.方法 130例2级或3级高血压患者来源于2008年5月-2009年11月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病人.在监测24 h动态血压后,根据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将病人分为杓型和非杓型.杓型(n=34)血压者晨起(6:00)一次性给予达爽5mg、络活喜5mg;非杓型血压者均衡性别、年龄因素后分为3组,Ⅰ组(n=30)晨起(6:00)给予达爽5mg、络活喜5mg;Ⅱ组(n=32)晨起(6:00)给予达爽5 mg,晚间(18:00)给予络活喜5 mg;Ⅲ组(n=34)晨起(6:00)给予络活喜5 mg,晚间(18:00)给予达爽5 mg.4周后,复查24 h动态血压(1 Pa=13.3 mmHg),分析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dSBP,nSBP);白天、夜间平均舒张压(dDBP,nDBP).结果 ①杓型血压者晨起一次给药,24 hSBP、24 hDBP和dSBP、dDBP分别由(154.3±5.6)、(95.4±3.1)mmHg和(158.7±6.5)、(99.6±3.7)mmHg下降至(137.2±3.9)、(82.5±2.7)mmHg和(139.7±3.8)、(85.2±3.5)mmHg(t值分别为2.124、2.356,2.278、2.449,P均<0.05).②非杓型Ⅰ、Ⅱ、Ⅲ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后24 hSBP[(139.6±4.1)、(134.5±4.6)、(133.4±3.5)mmHg]和24 hDBP[(83.5±4.2)、(80.8±5.6)、(81.6±4.7)mmHg]与治疗前[(154.4±6.1)、(156.7±6.7)、(156.6±5.2)mmHg和(95.8±2.8)、(94.9±3.8)、(95.7±3.2)mmHg]比较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038、2.040、2.135,2.142、2.213、2.216,P均<0.05);治疗后dSBP[(138.9±5.4)、(136.7±4.1)、(137.4±6.4)mmHg]和dDBP[(85.8±5.3)、(83.6±5.1)、(83.9±5.2)mmHg]与治疗前[(158.6±3.5)、(158.4±5.6)、(159.5±4.3)mmHg和(98.4±3.7)、(99.6±3.7)、(83.9±5.2)mmHg]比较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021、2.252、2.261,2.217、2.167、2.076,P均<0.05);治疗后nSBP[(133.7±4.6)、(129.8±5.7)、(127.6±2.8)mmHg]和nDBP[(87.8±2.9)、(78.5±6.4)、(77.8±4.8)mmHg]与治疗前[(146.7±6.9)、(149.8±3.9)、(150.2±4.1)mmHg和(93.7±4.2)、(95.7±4.3)、(93.4±3.3)mmHg]比较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798、2.032、2.014,1.864、2.157、2.166,P均<0.05).治疗后nSBP、nDBP,Ⅰ、Ⅱ、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2、2.17,P均<0.05);其中Ⅱ组和Ⅲ组效果优于Ⅰ组(q值分别为3.17、4.03,3.32、4.19,P均<0.05),但Ⅱ组和Ⅲ组间效果相似(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节律的检测,杓型血压者晨起一次给药即可有效控制血压;非杓型者早晚分次给药较晨起顿服两种药物更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夜间血压,达到有效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功能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功能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30例、SAP组28例、UAP组19例、AMI组21例,共98例病人测定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统计结果由SAS软件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Max%分别为86.98±17.64(%)和110.15±37.48(%),比对照组高(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功能检测对判断SAP、UAP和AMI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