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回肠造瘘术在新生儿重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并发肠穿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54例行回肠造瘘术的重症NEC患儿临床资料,统计治愈率、死亡率,记录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54例患儿住院时间为(23.52±5.32)d。其中49例治愈(90.74%),5例死亡(9.26%)。死亡5例皆是腹腔感染严重患儿,其中2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3例在肠管暂时性造瘘后病情加重,均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49例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患儿体质量为5.7~13.1(7.01±1.36)kg,生长发育均正常。结论 回肠造瘘术治疗重症NEC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NEC患儿治愈率;但要重视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进而提高患儿生存率,帮助新生儿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杜俊鹏 《现代肿瘤医学》2019,(11):1949-1952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腹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腹部囊肿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囊肿种类不同分为卵巢囊肿(A组)、肠重复畸形(B组)、肠系膜囊肿(C组),其中A组、B组、C组患儿人数分别为43例、15例、12例。之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三组进一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对照A组(21例)、观察A组(22例)、对照B组(8例)、观察B组(7例)、对照C组(6例)、观察C组(6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A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7,P<0.001);观察B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B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P<0.001,P=0.014);观察C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及恢复进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2);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腹部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儿更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MSC)作为心脏瓣膜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胸外科手术患者肋骨骨髓,Ficoll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的表面抗原。将自然分化的hMSC接种于去细胞猪心瓣膜上2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分化结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种植情况;生化检测种植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外基质,并和隐静脉来源成纤维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瓣膜作对比。结果hMSC在自然条件下能够分化表现成纤维细胞特性,Vimentin和α-SMA染色阳性;电镜观察活性成肌纤维细胞在瓣膜表面生长均匀平滑;瓣膜组织DNA和胶原含量显著高于去细胞瓣组,与成纤维细胞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MSC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先向成纤维细胞分化,并在去细胞猪心瓣膜上增殖生长,分泌胶原,可作为心血管瓣膜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在治疗小儿外科中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1年26例重症粘连性肠梗阻行经鼻导管内支架肠排列术的临床资料,与同期26行传统内支架排列术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开腹手术病史。26手术均手术成功,均行经鼻导管内支架小肠排列术,23例康复出院,死亡3例,病死率为11.5%。死亡原因,肠瘘1例,爆发性感染1例,心肺衰竭1例。拔管顺利,拔管后仅有轻度呕吐4例,无其他不良反应。23例全部随访2~6 a,无远期梗阻复发。结论经鼻导管内支架小肠排列术是治疗患儿腹腔严重粘连的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可以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5.
杜俊鹏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4):5467-5468
目的:探讨经肛巨结肠根治术在新生儿巨结肠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0年来264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新生儿进行钡剂灌肠或吸吮法直肠黏膜活检术术前诊断,用Torre手术巨结肠根治术式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4例平均手术时间35 min(18~70 min),平均出血7 ml(5~10 ml);随访1~8年,症状复发23例,肛门狭窄13例,大便污粪3例,肛门直肠黏膜脱垂15例。以上复发病例均经二次手术治愈,死亡5例。结论:经肛巨结肠根治手术使大部分新生儿期的巨结肠手术一期根治成为可能并效果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术与微小切口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上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4年间116例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分别为腹腔镜术治疗组和微小手术组各58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微小切口手术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麻醉平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长于微创切口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病率两组无明显差异,需要进一步手术干预的并发症两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和微小切口手术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但是微小切口组在麻醉选择、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上均较腹腔镜组有明显优势,更值得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临床实习情况的变化,出现了学生人数多、层次多、见习和实习机会减少等问题,使妇产科学教学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根据教学实践和总结,提出了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急性阑尾炎即刻和延期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07—2012年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并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及延期组,比较手术期间数据和阑尾病理状态。结果共有7694例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坏疽性阑尾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延期组(P〈O.01)。延期组3例(36恂患者死亡,早期组未见死亡病例。结论发病24h后进行阑尾切除术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急性阑尾炎发病12h内完成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股薄肌成形术联合肛门排便训练治疗患儿大便失禁的操作经验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23例行股薄肌成形术联合术后排便训练的大便失禁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14例,女9例;初发19例,复发4例。先天性无肛行肛门成形术14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7例,外伤2例。大便失禁患儿分为3组,其中完全失禁6例,稀便失禁8例,肛周污便9例。23例患儿均进行了股薄肌成形术并术后肛门排便训练。术后定期随访,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2周、6个月和2 a各组患儿的肛门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并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3例患儿均成功实施了股薄肌成形术,并坚持术后的排便训练,术后通过2~14 a随访,主观症状效果明显满意者13例,有效7例,完全无效者3例,满意率达86.95%(20/23例)。各组患者术后肛门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a<0.05),经过肛门排便训练2 a后测值较术后早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股薄肌成形术联合术后肛门排便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小儿大便失禁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6):465-466,472  相似文献   
10.
杜俊鹏  张书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61-1564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经肛门SoaveⅠ期拖出根治术(经肛soave术)对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AEC)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普通型及以下类型的病例中研究组76例行经肛soave术和对照组49例行传统结肠造瘘术,统计两组对HAEC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发病情况,并分析研究组扩张肠段的额外切除对HAEC的影响。结果:对于术前合并HAEC,经肛soave组死亡5例,治愈率91.07%,对照组死亡3例,治愈率92.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肛soave术组术后有23例并发HAEC,发病率30.27%,对照组并发HAEC17例,发病率3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扩张段的额外切除(n>5cm)对HAEC治愈率和术后发病率也无明显影响。结论:与传统结肠造瘘术相比,经肛Soave术对HAEC能够达到相同的治愈效果,术后HAEC的发病率也无明显差异;新生儿期经肛saove术中扩张段的额外切除并不能提高小肠结肠炎的治愈率和降低术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